第116章(2 / 2)

出轻浅的烟气。

太后率先反应过来:“宣他进来。”

信使蹑着步子离去,空旷的大殿内一时沉寂下来。

门下侍中庞栋臣率先问:“陶修文?这名字倒是耳熟。”

如今想来,突厥人若是杀死大桓的郡守,定会枭首曝尸,大大宣传一番,当初说丧于乱军之中,可能就在混乱的突厥营地逃脱或失踪了,突厥人自己都算不清这一笔烂账,干脆含糊其辞。

几人将将走到殿外,舒宜一眼看见黄盈在一边翘首以盼的身影,抬手一指:“喏。”

西域地理位置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桓与西域的关系,也一向微妙。

“我在朔方时,仔细研究过漠北地图,好在能识得方向。但朔方已失陷,南下之路被敌骑封锁,只得往西域去,最近的一站就是楼兰。我带人逃到楼兰,假称是大桓使臣,奉密旨而来,楼兰慑于突厥之威,却也不敢得罪大桓,留我数日,便秘密送我走了。我趁势一路西行,想着能了解西域各国内部情况,游说各国发兵相援,再找个好时机南下回朝。可惜漠北音讯不通,我在大宛得知朔方收复的消息时,已是半年之后,当时我便动身返程,数月前在大月氏得见裴将军,能重回大桓,感沐天恩,欣喜不已!”

小黄门给陶修文也拿了个座位,他却没坐,再次端正跪了:“修文为朔方郡守,本该与城共存亡,有幸逃得生天,又流离西域,但无分毫不忠之心。”

舒宜心中弹幕开启,疯狂感叹裴明彦真是个仔细人,抽丝剥茧,分毫不乱,还记得保密避免对质,搁在现代肯定能当个名侦探。

难怪。

黄盈进来,在小兵们身后站了,却先不着急说话,看了一眼陶修文,眼眶便红了。

“我……”陶修文陷入两难,这头谈话还没结束,那头是日思夜想的未婚妻,“我回来之后,和她都没见几面,万万想不到她为我到了朔方,还做得有模有样。”

太后不与他废话,只说:“你又没有弃城而逃,是亲上城墙,力尽被俘,且还奔波西域,带回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我若罚你,才是叫天下人寒心。好了,天色已晚,你回罢。”

殿内如今人数寥寥,除却圣人和太后,只有三省长官,越国公,舒宜和闻岱。

话至此,殿中人已信了七八分。袁执绶微捋长须,请示过太后,便道:“可还有见证人,也一并宣上来。”

这次带来的是个突厥小兵,恰好是俘虏过方伯晏那一营的,也不知裴明彦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找到,和陶修文几人分开送来京城,这还是几人头一次会面。

如今又没什么指纹技术,万一是敌国奸细假扮,堪称未来一个巨大漏洞,事关重大,不可不查。

这可都是重要情报哇!

好在裴明彦做事条理清楚,直接将这队大桓使臣护送回朔方,又命人快马加鞭送到长安。

闻岱发问,两人又是一通对质,也是句句皆能合上。

按说黄盈如今代管一郡,不该轻动,但她与陶修文曾有婚约,是最了解,也最能识别陶修文真假的人,便暂将朔方托给别人管,随着一道来了长安。

陶修文字字诚恳,又将被俘后的事宜详细叙说一遍。

是了,这就是接下来的重要议题你确非假冒,但是不是间谍,是不是投靠突厥后,再回大桓施反间计?

几个小兵如竹筒倒豆子,和陶修文的话皆能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