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柳若松,都没能得知二队带回的具体坐标,只知道一个城市地点。这辈子二队去同一个城市摸过了一遍,结果一无所获,于是傅延猜想,那地方应该只是个撤离点,不是最核心的研究所大本营。

可饶是尝试一而再再而三地落空,傅延还是在心里描出了一个轮廓。

“这个条件不会是科技条件。”傅延说:“如果是,凭对方富可敌国的资金水平,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复制想要的科研所,所以这大概是个‘无法被复制’的因素。”

他话音刚落,柳若松忽然侧头看了他一眼。

傅延察觉到了他的视线,正准备问他怎么了,柳若松就先一步收回目光,往火堆里补了一罐固体燃料,好像他方才只是习惯性瞄了一眼而已。

傅延没多心,他半垂下眼,开始在心里飞速地琢磨这个条件下可能得出的答案。

柳若松只是想起了上辈子的傅延,那时候他在实验楼里经受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样本采集”,做过的分支实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无论怎么努力,B-92的转化物都只能在他的新鲜血液里产生。

就算人力复刻的实验环境多么接近人体水平,那娇贵的病毒就是不肯将就,一定要活生生的血肉来喂养,才肯泄露出一丁点的变化来。

如果那培养皿也是这样呢,柳若松想。

病毒娇贵,柳若松早就知道了,但如果那“培养皿”也是一样娇贵,非得必要条件下才能生存,或者是“孕育生命”呢。

柳若松猛然间明白了傅延的意思。

“生物条件。”这辈子在实验楼颇说得上话的“柳工”终于找回了他的老本行:“这应该是个不可复制的生物条件植物,动物,或者是某种微生物,只有在那里才能存活。”

这个条件一下子就缩短了极大一截。

大海捞针不好捞,两条腿的蛤蟆也不好找,但这种冠以“特殊”名头的地点却如灯塔,只要回头一看,一定是一眼就扫得到的东西。

--------------------

恭喜傅哥和小柳2333终于成功摸进了正确道路,进入了主线的第二阶段

第69章 荆棘与蛇

N省D市,东部地区一处边境市,临山傍水,跟对岸的异国他乡只隔着一条泓澜江。

这地方不大不小,面积在边境城市里算数得上号的,但若把全国所有地级市都搜拢起来排个号,综合素质可能连五线都排不进去。

但特殊的是,这地方以一处奇妙的生态环境闻名圈内在分割国土的那条江水中,有一段水域形成了一处绝妙的独特环境。那段长约百米的路段里,平静的水面下形成了一个可以循环的小型流域,水温比其他水段要高出个三四度,内部自成活水循环,既不往外流,外面的水也不往里进。

那玩意就像是形成了一处“结界”,任滔滔江水奔腾而过,都跟底下那“世外桃源”擦肩而过。

相关的地质学家去研究过这件事,没研究出个一二三来,最后只猜测可能是地质问题导致的。

这地方“特殊”得很鸡肋,肉眼看过去跟别的江水没什么两样,又因为长度太短,无法单独作为一个景点噱头来吸引游客,所以这么多年来,国民知名度并不高。

但对于柳若松这种“圈内人”来说,那地方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为这种奇妙的独特环境在经年累月中孕育出了不同于其他水域的生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种“银丝鱼”。

这种“银丝鱼”跟太湖银鱼类似,但外貌有着细微的不同,它们通体透明,不像银鱼那样是细长的条,而是薄得像一张纸,浑身只有一根青冽冽的鱼骨支撑身体,捞上来时透明得像水珠一样,只要离开水就会断气,超过三分钟就会“化”成一滩水,无色无味,无法养殖也没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