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看到这个画面,不约而同看向坐在第一排的姜时晏,他今天的装扮偏休闲风格,西装配白『色』运动鞋,头发中分,发梢微卷,看起来干净清爽,随时能走进校园冒充高中生,无法让人相信他跟电影里的陈申是同一人。
准确来说,画面里的人就是陈申,不是姜时晏。
他演戏时剔除了自身带的全部气质,把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了陈申。
影片继续播放,路边的小卖部门口有位大爷躺在躺椅上打瞌睡,穿着白『色』背心和灰『色』大裤衩,手里的扇子有一下没一下摇着,陈申进去买了瓶冰水,蹲在路边不知道该去哪儿?
“出来打工的?”大爷端起满是茶垢的茶盅喝了口,见他拎着包,又道,“没找到活儿,准备回家?”
回家?
陈申喝水的动作一顿,像是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家,于是把手提包往肩上一甩,起身准备去车站。
大巴车摇摇晃晃,大夏天各种难闻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夹杂着小孩的哭泣声,让人心情烦躁。陈申坐在靠窗的位置,将窗户全部打开,眼里有忐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坐在前排的影评人阅片无数,立刻猜到陈申回家后不会顺利。
果不其然,陈申回到家后,妻子早就另嫁他人,还生了个儿子。他站在家门口与那个小孩大眼瞪小眼,前妻一看到他就惊慌失措,抱起孩子躲进院子里,连句话都没说。
村子里的人看他的眼神也充满异样。
是啊,这里的人几乎都知道陈申因为什么被抓进监狱,如今他回来了,谁敢保证他不会再犯。
陈申一言不发拎起包转身就走,离开村口时,他眼里最后一丝的希冀熄灭了,化为一片冷漠。
要不是电影的名字叫《赎罪》,观众大概会以为他要黑化了。
看到这儿,大多数人也就明白了,所谓赎罪,讲的是一位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故事。
如果真是这样,是不是不够有深意?主题也有些单薄?
出于对梅若林的信任,大家一致认定,他后面一定有大招。
陈申辗转了好几个城市,最终选择在偏远小镇安定下来,过上了穷困潦倒的日子,整天不修边幅,头发和胡子也不打理,整个一虬髯大汉的形象,跟路边的疯子没区别。
可就是这样一个疯子,路过福利院时,看到同样孤身一人的小女孩,心瞬间柔软成一滩水。
影评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如果只是改过自新不免有些平淡,多了“父亲”这个人设,情节和情感都变得丰富饱满。
从这里开始,观众的心就跟着主角走,他们看着陈申为了女儿一点点改变,像是黑暗的世界里忽然照进一道亮光,为了这道亮光,他愿意付出所有。
直到姜时晏拖着受伤的腿爬上木梯,想要拿出全部的积蓄为女儿买一架钢琴,却不小心从木梯上重重摔到地上,观众的心都揪紧了。
姜时晏愣了愣,扭头看向旁边的梅若林。
“哦,这个场景你应该有印象,就是你受伤那次,我后来看到摄影机的录像,发现加进这一段更有感染力。”梅若林解释完,甚至开了句玩笑,“摔得太真实了。”
姜时晏:“……”
他那不是演出来的,是从木梯上结结实实栽到地上,能不真实吗?
电影的整体『色』彩非常昏暗,给人一种旧时深巷的感觉,光与影的交错,让观众的心都蒙上了淡淡的忧伤,其中好几个片段催人泪下。
可陈申这个人又很温暖,除了前面一小部分他失去生活的动力,观众看得很压抑,剩下的剧情可以说是太治愈了。
他在福利院门口捡到小女孩以后,不仅给她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还攒钱供她读书,用自己并不高的文化水平教育她,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继而联想到也许在他不知道的角落,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孩子,他打工赚钱之余,免费给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