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有点儿像伟人下野,不做官了就去游历名山大川。可贾雨村并不是在游名山大川,他是假借游览,探访所有将来可以东山再起的关系。他到了苏州,碰到了林黛玉的爸爸,所以就自荐做了林黛玉的家教。因为林黛玉的爸爸是当时的巡盐御史,等于是皇帝最亲信的人。他以家教为由攀附了一个重新做官的机会。
作者不喜欢儒家这一套东西,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担风袖月,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努力求官。很多隐藏的封建社会里人际关系的一些小事件,今天不太容易懂,因为当今的人情上没这么复杂。贾雨村的性格至此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林黛玉出场
贾雨村要带出一个重要的人,就是林黛玉。记不记得那棵绛珠草,即将枯死的绛珠草受到甘露之恩,为了报答还眼泪,她就下凡投胎转世,如今已经五岁了。她的爸爸叫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他是在整个考场上考得非常好的一个人,“升至兰台寺大夫”,而且是由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这个就跟贾家的官位有关了。巡盐御史主管江南盐务,是个肥缺,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人来担任。林如海祖上已经封过列侯,而且已经世袭到了第五代。当初只封了三代,因为皇帝隆恩盛德,所以就额外加恩,到了林如海的爸爸第四代还是世袭。古代的贵族有两种,一种是靠世袭的,就是你的曾祖父、祖父对国家有功,是开国元老,你就可以世袭这个官位。另外一种就是靠自己的本事去考试的。林如海是世家,四代都是世袭。可是到第五代的时候,就由自己读书来考官。所以作者给了林如海很高的评价。这个评价是说他一方面是世家的子弟,有一个身份,有贵族的血液;另外一方面,他读书又读得好。这两个东西常常不在一个人身上,祖父、老爸都是大官的,儿子常常不肖。可是林如海竟然靠着自己的本事考到探花,然后做官,两方面的优点集合在他身上。当然这是为了要点出林黛玉出身非凡,大概是仙界的人投胎也不乱投的,总要选一个好一点的家庭。 作者在这里讲的是“钟鼎之家”,做官的家庭是钟鼎之家,同时又是“书香之族”。钟鼎之家常常看不起书香之族,因为钟鼎之家是富贵,书香可能是寒门。书香之家可能也看不起钟鼎之族,因为觉得他们有钱可是不读书。可是林如海兼具钟鼎之家跟书香之族两种好处。下面讲“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说他们的子孙不够繁盛,跟如海都是旁族而已,没有他们同一个父母传下来的嫡派,人丁非常不盛。而且林如海已经到了四十岁,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就是林黛玉的哥哥,可是这个儿子又死掉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了。今只有嫡妻贾氏,生了一女”,荣国府的第一个人,林黛玉的妈妈贾敏出场了。
这个贾氏生了一个女儿,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因为夫妻二人没有儿子,就特别疼这个女儿,这个女儿又非常聪明清秀,所以就让她读书。那个时候,女孩子是不受教育、不读书的,可林黛玉当时就读书识字。父母有点想把她当儿子带大。这个时候贾雨村生了病,在旅馆里面休息了差不多一个月。身体慢慢好起来时,盘费已花得差不多了,他想找个事做。
恰好以前的老朋友在旁边,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林如海家想要聘一个西宾。西宾就是家教。我们说做东,东是主人,请来的老师是最尊贵的,坐西席,所以说是西宾,西边的贵宾就是家教。古代真正能到学堂里读书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女孩子,不可能到学堂读书。如果要读书的话,就请一个家教到家里来教。这种家教通常是一些暂时不做官的读书人。过去读书人都是为了做官。最重要的,是因为所有请得起家教的家庭都是重要官员,可以借这个机会东山再起,特别是林如海家。所以贾雨村看起来无意,其实也好像都已经探访好了,他知道去做这样一个家教的重要性。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做这个家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