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常在抵报上看到关于国公爷和梅宝钗超越男女关系的感情,每每看到都让她恶心的吃不下饭。

再后来,她习惯了这种报道,再看到时也没有什么情绪了。

反正就是狗男女,即便超越男女关系,也是在发生过男女关系之后。

所以,在吴夫人眼里,梅宝钗是个连妾室甚至外室都算不上的,她身为正室,根本无需将她放在心上。

梅宝钗大约也看出来吴夫人的态度,便时常玩出新花样。

但这些新花样一直没有折腾出什么水花,直到她与国公爷一起合作,成立了什么文化小屋。虽说文化小屋对外宣传是为了收留天下读书人,但在吴夫人看来,就是国公爷为梅宝钗置办的外宅。

一个为掩人耳目的外宅。

终于,吴夫人再也坐不住了,在文化小屋还只是个雏形时,就抱着孩子来大闹施工现场。彼时,她的鹿邑已经四岁了,虽是国公爷膝下唯一的男丁,但见国公爷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所以,在施工现场见到国公爷时,鹿邑的第一反应就是远远的,冷冷的看着他,像是看着一个陌生人。

即便国公爷过来主动示好,伸手要抱一抱鹿邑时,他也用冷漠的目光逼退了对方。

吴夫人瞧着儿子的反应,心中疼惜孩子多日不见父亲,早已不记得父亲的样子,暗中恼怒更甚,也不理会国公爷,只回身对她带来的人道:“给我砸了,谁砸的好,有赏!”

她带来的家丁都是国公府的,因国公爷常年不在家,家里大小事务早已由吴夫人做主,故而,家丁即便知道要砸的东西是国公爷的心血,也毫不犹豫的上前。

眼看着自己与梅宝钗的心血要被吴夫人毁了,国公爷怒火中烧,第一次与吴夫人翻了脸,且还是当着众人的面。

吴夫人如此兴师动众的来砸场子,自然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不等国公爷的怒吼收音,吴夫人的哥哥就带着人马来接妹子了。

吴家虽有不管外嫁女的传统,且吴家与国公府有地位上的悬殊,不好插手女儿的家事,故而对于国公爷常年不回家的事儿,尽管吴夫人多次回家啊哭诉,吴家人也不曾有人替她做主。眼见着国公爷在外面闹的太不像话,已经影响到吴家的名声了,吴家人便不得不出手了。只是,吴家人没有选择与国公爷硬碰硬,而是在吴夫人砸了国公爷的文化小屋后,恰好带着人马出现,接吴夫人回娘家小住。

“想来国公爷不介意小妹带着鹿哥儿回娘家吧?”吴夫人的哥哥客客气气的开着玩笑,“毕竟国公爷也时常不在家,并不会管着这等小事。”见对方话里藏针,国公爷只得咽下心中恶气。

好在梅宝钗是个大气的,她有的是钱,而钱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东西,包括能解决人的情绪。

于是,梅宝钗出钱再次将两个人策划的文化小屋建起来,只是没有出三天就被一把火烧了个

用 干净。

第223章 回忆过往

与上次当街砸场子不同的是,这次火烧文化小屋,吴夫人没有出面,也没有留下这件事是她做的任何证据。

再后来,梅宝钗再次在原址上重建了文化小屋,没多久又被莫名其妙的毁了。再后来,梅宝钗又花钱重建了几次,也都被毁了。要不是梅宝钗有的是钱,只怕这个项目就无法重启了。

好在梅宝钗不但有钱,还有的是力气和手段,不仅很快再次重建,还从皇上那弄了道圣旨,算是保住了文化小屋的安全。

虽然文化小屋的一波三折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时吴夫人所作,但吴夫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国公爷权当时她做的,对她愈加冷落了。

在文化小屋开业时,吴夫人也来了,她看到了梅宝钗和国公爷站在一起,像是一对壁人后便离开了。

如今时隔数年,她依然记得当时离开的心情。

为了平息记忆中的不平静,吴夫人在花园里转了一圈才慢慢的朝国公爷所在的房间走去。梅宝钗早已得了信儿回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