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地位比较低的那个夫人诶。]

[反正就难以理解。]

[关键是用处不大!糟蹋的只有那些和亲公主!]

[是啊,和亲了又怎样?该怎么打还怎么打,等你弱了,周边小国都得从你身上咬下来一口肉。]

[对啊,吐蕃拿着公主的嫁妆发展,不仅和唐朝抢西域,后来还直接攻到长安了。]

汉,高祖九年(189)。

刘邦狠狠唾骂了一句,这东方辰真会戳人痛处,他想和匈奴和亲吗?他难道不想把匈奴揍趴下杀光灭绝吗?实力不允许啊!

唐,贞观十年(636)。

李世民很纠结,在他看来,和亲的收入远远大于损失,那些女子完全比不上大唐的荣耀。难道让那些宗室女、臣女以公主的身份携带大批嫁妆嫁与一族乃至一国之长还不够吗?

但是天幕透露出来的吐蕃攻陷长安这件事让李世民难以释怀,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世民突然想到唐玄宗和安史之乱,忍不住皱眉。他能做的只有眼前的事,所防备的也只有未来数十年,大唐之前强盛如秦汉不也如云烟般灭亡了吗?大唐之后还有富宋广元,朝代兴衰非人力可逆转。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不以为然,要想有收获就必须先付出,大清的公主有这样的出身,就必须履行她们的使命,除非大清能强盛到将蒙古部族和周边国家压得死死的,不然抚蒙政策不会断。

【怎么说呢?和亲在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傻,得不偿失,和唐朝的和亲一样,给公主给钱给技术,简直没有比这更赔本的生意了。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客观来讲,这种行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处的,尤其是国家强盛时少数民族主动请求和亲,什么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往上答就是了,不过这种容易起争议的题一般不考大题。】

[切,问过和亲公主的意见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地君亲师,皇帝大过天。]

汉,元光六年(前129)。

刘彻舒展开眉头,在他之前,是大汉不得不和亲,在他之后,必是那些胡人求着大汉下嫁公主。

周,如意元年(692)。

武曌嗤笑一声,男人都是把女人当物品来看的,只要他们觉得划算,区区嫁个公主算什么?

【隋唐之后是五代,五代十国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之后呢,是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并不是大一统王朝,和北宋鼎立的是西夏及辽,和南宋鼎立的是西夏和金。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的,无论是宋朝还是辽、西夏和金这三个分别由契丹、党项和女真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政权,重点都落在内政上,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涉及几场战争,宋辽、宋金,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来看元朝。】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怒锤桌子,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人!就不能多说两句话?!真是烦死了!

将赵光义手中的实权剥夺的赵匡胤这段时间陷入了无比的焦虑,他急切的想要改变大宋被称为“弱宋”“大怂”“大送”的局面,但是苦于无处下手。许多政策一发而动全身,牵扯的利益涉及到太多人,不动又难以避免陷入未来的窘境。

赵匡胤希望从未来的朝代中得到灵感,哪怕不能一举解决遇到的难题,也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不像现在盲人摸象一般看不清前路。不是他没有大局观,也不是他没有作为帝王的智慧,只是天幕所说的大宋实在太磕碜了,尽管他认为大部分的责任在赵光义身上,但作为开国皇帝,他面上更是无光。

第19章 边疆政策·元明清 边疆政策·元明清……

【老祖宗说的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看,和宋朝鼎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没有成功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反而是最后崛起的蒙古部族一统中原,建立起了比唐朝还要广阔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