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啧,南宋啊,可真是,啧。]
[没事儿,打不过金国没关系,回头一块玩儿完,蒙古铁骑要来了。]
[邱濬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可能吧,大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忽必烈哈哈大笑,蒙古铁骑横扫千军万马,宋朝的火药都挡不住蒙古勇士的勇往直前!
明,弘治七年(1494)。
时任户部尚书的邱濬不小心扯断了胡子,天幕中的小女子说话怪怪的,这么说倒也没错,只是过于俏皮了些,他当初可不是这么想的,只是有些相似。
邱濬低下头掩住眼中的哀伤,《大学衍义补》是他的得意之作,成书于先帝二十三年。无论是先帝还是今上,他都曾经献书,然而都没有后文。他心中希冀皇上能因天幕提起且将《大学衍义补》阅上一阅,让他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报负。
【邱濬很牛的,当时的海南叫做琼州,可不像现在一样富庶,穷不拉几是流放之地。那时候交通不便,哪像我们现在天天想去海南旅游看海景吃椰子啊。就是这么个偏远的穷地方,山沟沟里飞出来个金凤凰,邱濬他考上了进士。】
[真的好牛]
[进士含金量比清北生还高,咱们也得比见一个研究生甚至博士]
[我去,这么一说我就懂了,老邱真牛!]
[老邱真牛!]
明,弘治七年(1494)。
邱濬叹了口气,落叶归根,他已经老了,哪怕琼州再贫困也是他的老家,他想致仕回去了,但陛下不允。
【这样一个牛人嫌弃前任写的书不好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大学衍义》刚才已经简单说过了,我们来看看邱濬写的《大学衍义补》。《大学衍义补》是邱濬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编成的,全书一共一百二十卷,分为十二目,我没有搜到这本书一共多少字,但我搜到了书店的图,少的有五本,多的七八本,都是将近两指厚的大部头。】
[估计有几百万字了吧?]
[天呐,邱老头可真能写。]
[太难写了,八爪鱼吧?]
宋,端平元年(1234)。
真德秀嘴角抽了抽,他真是糊涂了,跟几百年后的人有什么可比较的?他现在就动笔把治国平天下两目补完。
时间靠前的很多朝代的读书人都感到诧异,几百万字的书!纸还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朝代更甚,那么多字啊,用竹简刻的话,那需要用多少辆车才能装完?读上一本《大学衍义补》得好几个“学富五车”了。
【现在的小说动不动就百万鸿篇巨著,我们还嫌《大学衍义补》字数多,就更别提讲究微言大义的古代了,以前都是用文言文写书,字数能少就少,《大学》总共只有一千五百多个字。】
[???]
[怎会如此?我一直以为有大几万字呢!]
[我不一样,我就以为跟《史记》差不多。]
[《大学衍义补》和《史记》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征和二年(前91)。
司马迁听到《史记》眼睛一亮,能被天幕提到的史书定然有其价值,恨不能借来一观。
他刚刚完成一部史书的写作,为其取名为《太史公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谈不上百万鸿篇,也堪称得上是“巨著”了。不知道是否流传到后世,也不知后世如何评价它。
【《大学衍义补》这么多字,内容想不丰富也不行啊,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各个方面,这本书表现出邱濬经世致用、矫正时弊的思想,明孝宗还夸过这本书好呢。不过也仅仅是夸一夸,说不定孝宗根本没把书看完呢。】
[朱佑樘:好厚的书,以后再看。]
[然后就没有以后了哈哈哈哈哈。]
[大家都不爱看书。]
[主要是太厚了吧,而且这种枯燥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