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小时候家境也挺困难的呀~]

[这也不是记错的理由啊。]

宋,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回想起小时候的事,释然地笑笑。

母亲带范仲淹改嫁到朱家,继父为官清廉,家里同样不富裕,但要说家境困难也不至于,让他有饭吃、有书读,对他也很上心。

只是范仲淹的继兄弟们对他并不友好,他偶然得知继父不是亲父之后心里存着一股气,愤然自立门户、离家求学,那段日子才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每天只有一锅凉粥和一碗咸菜,这种日子过了三年,也不肯用继父和母亲送来的银子。

明,洪武十年(1377)。

宋濂皱起眉头,后世之人连文章都读不明白吗?不通文章如何学史?简直有辱斯文。

明,弘治七年(1494)。

邱·姓邱的海南老头儿·濬:……心情复杂。

【大家可以不要吵起来呀,高中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该忘的东西都已经还给老师啦!不瞒大家,《送东阳马生序》我就只记得“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这句话了。为什么会记得呢?当然是因为当时阴沟里翻船,那个屈伸的伸没写偏旁,被罚抄这句话一百遍,怎么忘都忘不了了。】

[同款老师同款抄写。]

[可不是嘛,不过我只抄了五十遍!]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2]印象深刻,考试的时候死活想不起来“容臭”的“臭”。]

[我也记得这句话,倒不是因为被罚抄写,而是我同桌特别言之凿凿地说宋濂肯定羡慕坏了,不然不会描写的这么详细,我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就忘不了了。]

[恍然大悟!]

[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啊。]

明,洪武十年(1377)。

宋濂闭上眼睛,努力平复着不断起伏的心绪,不是他养性功夫不好,而是天幕太气人了。艺术加工懂不懂啊?对比烘托懂不懂啊?

【好啦,不说《送东阳马生序》了,我们来看题,题目指向性很明确,只要没把不属于看成属于就没问题,其实吧,有的时候看错了也是一种运气,我刷第一遍题的时候看错题但写对了,检查的时候发现看错题又改错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会就只能蒙了,能做对就更好了。接下来我们看选项,AC带大学,BD含朝代名,看起来无处下手啊,实际上也是真的无处下手,用做题技巧只能排除C选项,能研究宋元学问的只有明清了嘛,当然近代也是可能的,已经排除的又得陷入待定。】

[运气使然。]

[我刚刚就选的A,但我是蒙的。]

[我是看错题了,我也选的A,嘿嘿嘿嘿!]

[我怎么就蒙不对呢?]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李斯皱起眉头,无论是《大学》还是《春秋》都是儒家的学问。儒家是显学,他们法家呢?在缝隙里挣扎求生?前面天幕说到法医,他们法家沦落到和医家相提并论了吗?

【能做对这一道题的,除了知识点扎实和运气爆棚的,就是我这种刷过几次死记硬背下来的。错题总结非常有用,至少我可以说再做到考察这个知识点的题,我都能做出来算了,还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吧,万一做不出来自打脸怎么办?A是一个迷惑性非常强的选项,大家为什么会觉得它眼熟呢?因为真的有一个名叫邱濬的海南老头觉得南宋真德秀写的《大学衍义》这本书不行,写了一本名叫《大学衍义补》的书,一字之差,这道题就做错了。】

宋,端平元年(1234)。

真德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的《大学衍义》怎么就不好了?好气啊!

【高中背语文作文素材的时候背了一长句《大学》的话,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有点耳熟,开头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后面就是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