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只?有那四个省适合种棉花!再说了,能种棉花的地方?都在北方?,从五代起北方?就一直被蛮族糟蹋着,至今都没缓过气儿?,减少赋税让他们休养生息又何?妨?那不是还让他们种着棉花么?”朱元璋很快就捋顺了思路,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

【到了明朝中后期,玉米和甘薯终于被带到了中华大地上。这?两种作物作为穿越两大法宝,产量大,抗旱耐寒,什么山地、旱地、沙地都能种,还不和小麦、水稻和桑麻争地,也不像土豆多种几茬会害病,简直是不能再完美的作物了。新粮食作物的传入,缓解了粮食压力,对人们的饮食结构起了革命性作用[2]。革命性诶,这?个词可不是随便乱用的,可见玉米和红薯的传入有多重要。除了玉米和红薯,花生、南瓜、番茄、辣椒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哦,对,烟草也是这?时候传进来的,虽然我?想去烟草局上班,但我?很讨厌抽烟。】

[真不容易啊,终于能吃上烤红薯烤玉米了。]

[玉米还行,红薯吃多了是真的伤,家里?经历过大灾荒的老?人现在是一口红薯都不吃。]

[这?玩意儿吃多了跟黄豆一样放屁啊。]

[可以做成粉丝呀,鸭血粉丝汤多好喝。]

[粉丝吃多了也不好,不消化。]

[过犹不及,什么东西吃多了都对身体?不好吧?]

[花生油、南瓜饼、番茄酱、辣椒油,我?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我?记得番茄还是辣椒来着早就传过来了,但是一直被当观赏植物来着,还被传有毒,被叫做狼桃。]

[番茄啊,可见后人已经没有了神农尝百草的潜质。]

[那叫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物品。]

[别说,同样的事,换一种说法真的不一样。]

[谁不想去烟草局上班呢?考不上啊。]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嬴政揉着眉心?,疲惫极了。天幕将红薯玉米讲得有多好,嬴政就有多心?累。红薯和玉米再好有何?用?拿不到手一切都是虚无?。

汉,高祖九年(前198)。

“狗肚子里?生的天幕!你倒是给乃公红薯和玉米啊!”刘邦破口大骂。天幕倒是多给些信息呀,哪怕像占城稻一样把原生地点给出来也好,只?说“传入中华大地”有个狗屎用!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反应最大的要数朱元璋,多么完美的两种作物啊!明朝末年才传入?岂不是全便宜了后面那个辫子王朝?

明,万历十年(1582)。

张居正见多识广,天幕所说的红薯和玉米二物莫不是“紫蓣”和“玉麦”?[4]

明,崇祯元年(1628)。

朱由检似乎一下子活了起来,感觉人生都有了希望。

“大明有救了!”朱由检喜极而泣,放声大哭。

徐光启猛然想起自己曾经写过一本农书,书中就把一种外?洋传入的黄灿灿的作物记为玉米。顾不上写了小半的奏疏,徐光启猛地站起来凭着记忆寻找早年的农书手稿。

东方?辰也叹气,考公也可难了,她还是先考研吧。【明代中后期,农业生产水平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尤其是灌溉技术的推广,北方?有凿井溉田,南方?有水车溉田。另外?,这?时期还有一本重要的农书,考过好几次,这?本书就是徐光启《农政全书》[5]。在徐光启生前,《农政全书》还不是《农政全书》,而是叫做《农遗杂疏》。徐光启去世?后,经由陈子龙等人整理刊刻,才有了《农政全书》。对了,还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好像在讲手工业的时候讲过,虽然时间很久了,也有宝贝没听?过,但也不重复讲了。】

[南北方?气候差异好大呀。]

[北方?有暖气,南方?没暖气,为了冬天有暖气,我?也得在秦岭淮河线以北生活。]

[冬天开空调感觉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