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将自己的陵墓放在了哪里,应该是出自臣子的本分,没有打听。

李稚道:“若是能将他的女儿安葬在皇陵,以宝地福气滋养,换取魂魄的安宁,兴许可以说服姚复。”

汪之令深吸了口气,端着茶水许久没喝,他又看了看李稚,他倒绝不是怀疑李稚的用心,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他一时也不敢擅动,良久才道:“元皇陵可是皇帝这一生最看重的东西,谁也碰不得,若是被他知晓,恐怕要地动山摇。”

“自古皇陵皆设有陪葬墓坑,不如依照古俗,以陪葬的名义将孩子安葬在皇陵中,这样即便皇帝他日问起来,也交代得过去,同时又能够劝慰姚复。”

“陪葬?”

李稚再三分析利弊,汪之令看起来仍是犹豫,李稚见状便道:“姚复如今已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这世上唯一能够牵动他心的就是女儿的身后事,非如此不能够说动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为了孩子好,父亲牺牲什么都可以。”说最后一句话时,他一直注视着汪之令,果然汪之令的眼神轻微颤动了下。

汪之令问道:“此事稳妥吗?”

李稚似乎不知该说些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他有些无奈,他为了这案子不惜搭上自己所有的身家,汪之令如今却畏畏缩缩,这是全然要他去卖命,自己却坐享其成。他性子确实好,这样也没有动脾气,只是抬手重新给汪之令倒了一杯热茶,“只要姚复能够松口,这案子我就能压下去。”

那嗓音温和清澈,好似有种能够安定人心的力量。汪之令看了李稚许久,终于,他点了下头。

送走了汪之令后,李稚在大堂中多坐了会儿,没一会儿萧皓走了回来,回报说汪之令往金诏狱的方向去了,约莫是要去见汪雪顺。李稚忽然笑了笑,抬手将案上的茶具一一收掉了,吩咐萧皓准备马车。萧皓道:“去诏狱?”

“不,去长公主府。”

等李稚再次从长公主府侧门出来后,天色已经黑了。

清凉台大街上,姚复依旧笔挺地跪在刑部门口,夜里刚下了场冷雨,他身上衣服全湿透了,风一吹有些支撑不住,他伸手撑住了上半身,咳嗽了声。一辆漆顶马车在街上缓缓行驰,路过他的身边时停下了下来,姚复回头掀眼看去。萧皓伸出只手将车帘揭开,马车上,李稚静坐着望向他,年轻的权臣面容清秀,一双眼睛漆黑幽亮,像是白玉矿中的一点泛着晶光的黑曜。

姚复跪在雨中,打量着这张完全陌生的面孔,又看了看对方身上整洁的五禽公卿官服,一时相顾无言。

“想要我答应你,我另有一个要求,不只我的女儿,我要所有被残害至死的孩子都归葬于皇陵。”

“好。”

第85章 寇园(六)

眼见着公审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汪之令最终同意了李稚的提议,派人将那些孩子的尸骨送往宁州。这一日正好是昭懿太后的忌日,赵颂在家中诵读道经,听到棺木被秘密送往平州帝王陵归葬的消息,脑海中想到李稚让她帮的忙,笑了一声,对曹江道:“汪之令的路,算是走到头了。”

曹江整理着香炉回过头来,“长公主打哑谜,臣可听不懂了。”

赵颂搁下了手中的经书,“是皇帝啊。汪雪顺这桩案子的要点不在士族,不在汪之令,也不在大理寺,在于皇帝啊。真要杀个太监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想要拿住皇帝却是不容易的,我那个弟弟啊,一生猜忌多疑,想要取得他的信任难于登天,汪之令花了几十年才办到的事情,这赵慎是上哪里找的这样通透的人,也亏得他了。”

曹江听得云里雾里,赵颂却不再多说,只命他将压箱底的那身旧朝服取来,她抬手梳理了下自己的团花发髻,“罢了,便帮他推最后一手吧。”

傍晚时分,赵颂穿戴整齐入宫觐见皇帝。赵徽正在宫中断食清修,他本不想见赵颂,可今日是昭懿太后的忌日,他听到赵颂提到过世已久的母亲,不由得对亲情生出一丝久违的眷恋,还是让汪之令将她召了进来。

姐弟俩许久不见,再见面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