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书闻言,老人家微微一愣,随即对着静姝道:“皇后娘娘贤良,实乃大齐之幸,陛下之福。”

静姝听他夸赞完,顺口道:“大人若无其他事先退下罢,待我好生劝谏陛下就是。”

老尚书听静姝这般说,他这才放过这茬,出了御书房。

李陵被老大人吵得一脑袋浆糊,见他终于放过,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起身拉过妻子道:“你今日将他敷衍过去了,这老臣用不了几日还得来宣见,哎!我若是不见他,这老头便在殿外长跪不起,哎呀呀,碰上这样的老人家,我真是没辙。”

静姝看着丈夫被折磨成这样,她心疼道:“你且放心吧,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保管他今后再不来烦你就是了。”

李陵看向妻子,好奇道:“你又有什么好主意,说出来听听?”

静姝神秘一笑:“你且等着就是了。”

李陵笑道:“你这妇人,最是个有主意的,前阵子你提议我让权贵放地买官的法子,可是效果甚好,现下不到一个月,那些原来死硬的权贵便统共放出了四五十万良田,呵呵,朕已命地方官将这些放出来的土地立马分配给了地方百姓,往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良田,再不必为权贵纳租金受他们压榨,老百姓的日子总算是能能好过了。”

说起这个,李陵心情大好,他与静姝玩笑道:“只是待他们放出了土地,过阵子待朕又收回了他们的官位,这群家伙恐怕要骂人了。”

静姝笑着回道:“让老百姓有田可耕,能够安居乐业,再不必颠沛流离,卖儿卖女的,便是被那些权贵们咒骂,我也认了。”

说着,她拉着李陵道:“走罢,累了一天了,先回去用膳。”

第493章 清官

京中权贵府邸皆是聚在西城,但唯有一户高官的宅院却是居在东城。

这户人家的老爷乃朝中正二品大员,便是在这个权贵云集的京中,这个官位亦是显赫的。所以,这户宅院在商贾百姓聚集的东城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清晨,天刚放亮,这户人家大门被一老仆人打开,一顶毫不起眼的蓝呢小轿被两个轿夫抬着出来,坐在轿子里的大员撩开轿帘子对着开门的老仆吩咐了一句:“你一会去告诉灶上,今日早食的粥太稠了,清早也吃不下多少,让他们今后少放些米。”

对于一个二品大员,这般近乎苛刻的吝啬,着实让人费尽,但是老仆似乎早习以为常,他连声答应下来,遂又对着抬轿的轿夫吩咐了句:“抬得稳些,路上多当心。”

轿夫答应着,二人抬着小轿朝着远处的皇城而去。

这轿子里的大员便是礼部尚书张大人。

他一生节俭,从前是连轿子都不肯坐的,东城距离皇城甚远,他每日天不亮就出门,要步行两个时辰赶去上朝,现下他已经年迈腿脚不方便了,万不得已才雇佣了两个轿夫。

张大人府上除了雇佣的这两个轿夫,便只有一个老妻,两个老仆还有一个负责做饭的老妇。

老大人为官清廉,即便是朝廷给的俸禄,也被他拿去赈济灾民或是救济穷苦人了,清苦出身的张大人正是靠着这样的两袖清风,在朝中成了清流的标杆,便是前朝朝纲混乱党争演绎得如火如荼那会儿,也没人愿意去动这个张大人,现下换做李陵做了皇帝,即便是李陵十分不耐烦他三番五次的劝谏他充实后宫,也要耐着性子待他,不忍对他苛责。

张大人的老妻王氏送走了丈夫,便赶去后院唤女儿。

张大人穷苦出身,少年时家贫,所以娶了个屠户家的女儿为妻,发妻虽然貌丑,但他感念糟糠之妻,再加上他妻子是个泼悍的,所以即便是后来官运通达,张大人也未再纳其她女子,只守着丑妻过活。

老夫妻两个没有儿子,王氏四十出头才得了一个女儿,名唤秋菊,如今刚刚及笄。

王氏来到女儿房中,唤起了女儿,嘴上抱怨道:“你父亲已经去上朝了,你还在被窝里懒着,真是不像样。”

秋菊眯着眼睛起身,无奈道:“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