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皇帝下手又狠又快, 观刑时还笑着和他说话,禄安王受了惊吓,次日就昏昏沉沉下不来床了。

大约, 是叶清随针对杜春熙的那一套连环拳太猛烈了吧。

毕竟上朝时要捉拿杜春熙, 少帝陈兵两千余人, 带兵甲, 直接封锁了朝堂大殿, 底下群臣,没有一个敢说不的。

那些所谓的杜春熙门生, 也都不敢出来说不。

明明不久前, 叶清随的好几个政令都被那些人驳回了,什么静坐示威联手上书一样不落,当时少帝没发脾气, 那些人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可如今, 他们这一朋党的首领都被叶清随端了。

杜春熙被抄家, 根据律令,年纪大的查处, 有罪的直接砍头, 没实际犯罪的被株连流放,年纪小一点的逐出神京, 三代不得入朝为官。

禄安王觉得叶清随在示威,如果自己不能做出决断,他就会和杜春熙一样, 连一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一时间受到惊吓,啪叽一下就晕倒了。

叶清随:“”

怪不得原书里, 这家伙最后弃城而逃,胆子真的很小啊,就着胆子,还当什么皇帝啊,成为一国之主,最起码要有胆气和魄力吧?说实话,他就没见过这么怂的反派。

不过,怂也有怂的好处,最起码不用找借口把人提前噶了。

杀个杜春熙,对手握兵权掌握对方罪证的叶清随没什么难度,但杀个王爷,本朝本来就有不杀宗亲的规定,造反也只是圈禁或者贬为庶民而已,叶清随要想杀叶照暄,得找半天借口呢,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处理点事情

或者,多从苏璎珞那里搞一些好东西。

史记,少帝亲政第二年,发榜寻找方士入朝,许诺高官厚禄,不日,方士云来。

没多久,叶清随就被他提拔上来的宰辅等一应重臣堵在了御书房,强烈建议陛下不要沉迷丹药一事,什么长生不死都是假的,有那功夫不如好好上朝。

叶清随叹气。

这绝对是方士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谁说方士只有这一种用途呢?这可是古代的化学家,叶清随想要顺利成章的研究出火药、水银等一应利国利民的好物,都得看这些人。

再说了,追求长生找方士干嘛?他还不够长生吗?

众位大臣纷纷松了一口气,原身他爹就特不靠谱,才让权臣把控朝堂这么多年,如今今上好歹有了一些明君气象,可不能让这孩子突然去追求长生大道去了。那样,整个大梁才是真的完蛋了。

幸好,现在的叶清随还是他们心里杀伐果断的明主!当初诛杀权臣杜春熙的时候,满朝文武亲眼看着年纪尚小的皇帝陛下高坐龙椅之上,漠然派兵围了朝堂。当日若是有人敢站出来说一句话,可能和杜春熙一个下场。

索性没人敢赌。

“所以,给这些人授官一事,请顾卿多多费心,就安排在工部下面,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官署,和工部的其他事宜分开。”

开设官署这种事情叶清随很熟,毕竟监察史就是这么来的,他这样一说,面前的官员中没几个人反对。只要陛下不去吃丹药信方士祸乱国纲,区区建立几个官署的事情,怎么能叫事情呢?

顾祈点头应了,又说起叶清随之前安排下去的玉米推广一事,各地给上来的数据记载在册,整个大梁合适的区域,分出来三分之一去种植,如今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了,叶清随在户部分出去一部分人,建立了农事署,专门负责这部分事宜,额外给了农事署不少特权。

但即使这样,古代这个制度问题,本来土地兼并就很厉害,数据放到叶清随的案桌上,叶清随就知道,这些地方豪强,和朝堂上的贪官污吏一样,是他要好好收拾的人,不然,被挤占了生存空间的农民注定要起义。

唉。

有时候,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不仅仅是一场天灾,还有长年不断积累的人祸。

“从农事署找几个清楚暖房如何制作的工匠,带上种子,去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