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幼荧与李九郎面面相觑,各自心领神会,这莫不是扈娘子要冒着生命危险,要给他们传递什么消息?

可她何苦于这么做呢?

扈娘子道:“我们江陵有个从长安贬下来的县令,据说曾经是礼部侍郎,因为在朝堂之上屡次顶撞圣人与右仆射,才罚来江陵的。”

是听说有这么一回事,但事情经过与真相有些出入。

李九郎神情略凝重地点了点头,在心中暗暗核对扈娘子言语中的真假。

“听说,这位县令在任礼部侍郎时,曾多次兼任知贡举,负责考功主事。但三年多年前,有一回,他坚持要给某个学子判第一,而划掉了右仆射的侄儿。”扈娘子掩唇轻轻笑,“此事后来被文武百官大做文章,圣人便贬罢了他的官,贬来到处是官的江陵。”

江陵有多少官呢?大大小小早已超过数百人。可以说稍微活得年龄久一点苍蝇,都能把人认齐了。

于是这位贬来的县令,认为自己无事可做,便日日夜夜买醉了,混不思政。

扈娘子:“这前任的礼部侍郎与右仆射之间的梁子就此结死了,都说城池之火,殃及池鱼。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远在千里之外的荆州江陵,他也能把右仆射气得恨不能立即斩了他。

非但处处为难他,令他永生永世也休想调回长安。并且凡是从江陵出去的学子,全都难以通过官卡,无论是否县令亲签的过所,甚至依旧连御史亲手写过所,都没用。

她道:“凡是江陵举上去的报考学子,每到新的一处,便总有人借口不给通行,不是指使其找这个补份章,找去那个补一份文书等等。”

学子们要想从江陵离开,去到长安,这中间无疑比登天还难。

有的便干脆放弃了,有的依然一路坚持,要继续往前。

“后来听说,县令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子,”扈娘子饶有意味地接着道,“便是不走寻常路。”

第六三章 万不得已赵先生

因为正常的关卡,对江陵出身的学子审查格外“严苛”,凡江陵学子,俱不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