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前车之鉴。以?《史记》的记载,陛下晚年挥霍太甚,国库空虚(老?登嘴角一抽),为了从豪商显贵手上搜刮财富,曾经数次改革币制。但无论推出?什么样的新钱币,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涌现?出?大量的劣质山寨货,即使?强力禁止,也无济于事在?这一点上,陛下应该有?印象。”
显然,刘某对此非常有?印象,有?印象到脸都拉长了。
不过,他仍然冷冷强调:“……无论如何?,最后我还是管住了。”
“是的,陛下发行了上林五铢钱后,盗铸的风气确实为之一缓。”穆祺道?:“不过,这多?半是因为大多?数铜矿都控制在?了朝廷手里,地方豪强没那个资本铸劣币了而已。而现?在?现?在?嘛,同样的经验却不好照搬;毕竟情况可能?大有?不同。”
穆祺又从兜里摸出?了一枚铜钱,一枚磨损明?显、略有?锈迹的半两钱。
“这是孝文皇帝时铸造的半两铜钱。”穆祺道?:“我这里也有?找零的业务,所以?收上来的铜钱有?新有?旧,包括了各个年代的产物;我顺手抽了几个做测试,发现?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时铸造的钱币,基本都没有?往铜里掺铁的情况。”
刘先生脸色有?些难看了:“你想说什么?”
作为乾纲独断的皇帝,刘某人非常讨厌别人在?他面前引述他们老?刘家的列祖列宗喔,这并不是说他对亲爹亲爷爷有?什么意见?;关键是,在?大汉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气氛里,反复引述先帝的事迹,等于暗戳戳讽刺现?任皇帝;制造制造一种今不如故、一代不如一代的暗示。
孝文孝景时没有?人往铜里掺铁,现?在?却冒出?这么多?;你是想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上的统治一团稀烂啰?
“请不必误会。”穆祺道?:“我并不是赞美先帝的防伪措施。实际上,在?孝文皇帝时,伪劣货币的问?题依旧非常严重,只不过盗铸者往往采用的是另外的方式而已。”
他翻动半两钱,向老?登展示钱币坑坑洼洼、尖刺凸起的边缘。这同样是中国货币史上大名鼎鼎的盗铸方式,“剪边”将官方铜钱的边缘剪掉一部分?,刮下铜屑私自保留;积攒到了一定数量,再将铜屑铸造为新的铜钱;等同于无中生有?,以?“钱”生“钱”。历代皇帝都曾大力打击这种缺德冒烟的举止,但到了最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文、景时期的盗铸,基本都是剪边钱、磨边钱,很少有?人在?钱的原料上直接动手脚。”穆祺从容解释:“到了陛下手上,剪边钱和磨边钱的数量倒是大幅减少了,但往铜钱中掺杂质的伪造手段却又蔚然成风……这个转变,真是相当之有?趣。”
刘先生板着脸:“你不妨把话讲得?更明?白一些。”
穆祺微微而笑:“其实很简单。我认为,恰恰是陛下登基以?后冶铁技术的巨大进步,才使?新的伪造手段不断涌现?,制造出?了现?在?的局面。”
为什么文、景时没有?人往铜钱里掺铁,现?在?却有?很多??如果换做朝廷博学鸿儒,大概会引经据典,痛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风俗浇漓,请求皇帝以?德化民,收拾人心;但对于无聊刻板的技术人员来说,这个原因却很简单,简单到无趣文帝景帝时冶铁技术还不发达,铁的价格不比铜便宜多?少,掺进去也无利可图;而武帝以?后,高炉冶铁狂猛发展,铁器价格迅速下降,自然就有?人会利用这潜在?的套利空间?,开始大搞产业升级了。
所以?,既不是文、景时的人更淳朴,也不是现?在?的人更尖刻,纯粹是因势利导,市场供需的无形大手在?稳定发挥作用而已。
听这话似乎不像是在?讽刺自己(说实话,老?登现?在?都被讽刺得?有?点ptsd了),刘先生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思索片刻,又道?:
“听你的口气,好像是把责任归咎于什么‘技术进步’了。”
穆祺道?:“陛下想要这么理解,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第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