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同学进行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次聚会,在这个聚会上,大家哭哭笑笑,女同学对男生们四年以来的帮助进行着感激,并笑言,希望他们今后都能被自己的妻子如此温柔相待。男生们也祝福全班六名女生,愿她们永远如花似玉,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呵护。
无论有多少留恋和不舍,离校的那天终于还是到来。令如已经算是师大的教师了,在别人离校之后,她还要帮助系里完成一些工作,所以她是全班最后一个回家的。每一位同学的离开,她都去送了,在每一次火车轰鸣、呼啸离开的时候,她都有一种抽离感,仿佛那火车带走的不仅仅是昔日的同窗,更是一段岁月和回忆,与自己拥有过共同青春岁月的人,一个个从自己的身边离开,那段年华正好的时光仿佛也跟着一点点黯淡。连续送人的那几天,令如的情绪都很低落。
在那些天,令如的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李叔同的《送别》:“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从小到大,经过许多次的毕业,说过许多次的再见,令如感觉这一次最为伤感,也许是因为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这一分别,就真的四散天涯,不知何时能再相见,知交半零落,年纪轻轻的令如,竟有些读懂了弘一法师当年的心境。她想起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同学们带着拘谨而腼腆的笑,微红着脸介绍自己,忘记谁还说过,来到了大学就是大人了。谁想到一转眼,大家就真的是大人了。
有时候觉得遥遥无期的事情,却在某一天忽然结束了。虽然四年前就知道四年后会有这样一场也许是一生的分别,但谁都不知道,四年时光竟真的如此匆匆,可是,也无他法,唯有祝福彼此,珍重,珍重!
时光向好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凡人。
和令如的要强不同,令美的人生哲学是“差不多就行”,本着这个理念,她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不至于太坏,但离好也有很长很长的距离。
喜兰和凡江一开始还经常教育她向姐姐学习,要自立、自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自己舒心,父母也省心。可是令美呢,虽然也以有个优秀的姐姐为傲,但对自己却从不强求。每当父母耳提面命的时候,她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咱家四个孩子,我姐那样的,有一个就够了,也该换换样儿。
凡江脾气好,又宠女儿,本来就不忍心责备,所以听到令美这话,他更加忍俊不禁。喜兰骨子里好强的个性跟令如一样,所以看着小女儿的不思进取,是真的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抄起笤扫疙瘩要在令美的屁股上来两下,可是都被女儿蹦跳着、灵巧地躲开了,躲的同时,还笑嘻嘻地说,你要是喜欢我姐那样的,就生那一个好了,你生这么多,还必须都一样,我看你不应该在花圈厂上班,你应该去印刷厂,生多累啊,你印啊,准保个顶个的孟令如!
凡江在一旁已经完全没了脾气,听到这古怪又似乎很有逻辑的话,简直要笑出声来,可是,看见妻子仍在生气,又不好笑得太明显,只能站在妻子身后,冲着令美直摆手,让她差不多得了。
如此这番的情景在孟???家上演了多次,喜兰终于放弃了将令美“复印”成令如的念头。是啊,要想要一样的,一个就够了,生那么多干嘛,各人自有个人命,随她去吧。
令美高中毕业之后,在考大学和考技校之间轻松地做出了选择考技校。在那个年代,在技校念个两年,出来之后直接就能被分配工作,而且技校念起来也不是那么辛苦。在苦读书和轻松自在之间,令美当然选择后者,谁让她的人生哲学是“差不多就行”呢。
孟家的“差不多”小姐在技校度过了自由美好的两年时光。这两年时间里,父母不再像高中时候那样对她的学习成绩有所要求,反倒是更加关注起她的“个人问题”。
虽然令美的成绩马马虎虎,但是她的长相可绝对不马虎。小时候就是个美人胚子,女大十八变,上了技校的令美更加的艳丽水灵,和姐姐的含蓄美不同,令美的好看是奔放而热烈的,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她的美就更加难以被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