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芙闻言也是一怔,她忽然想起来,那位作出著名的横渠四句的张载,就?在这一届的考生之中!
若论文人毕生追求,还?有何回?答能比这四句更震撼千古?
殿内一时静默,众考生陷入沉思。
是功名利禄?文章传世?还?是……其他理想?
第一个回?答的,是章衡。
他上前一步,拱手肃然:“回?禀陛下,学生以为乃是:辅君王,安社稷,立不世之功!”
“我等读圣贤之书,所学何事?”
“便是将?这一身所学,尽献于陛下,尽献于朝堂。”
“上辅君王,下安黎民,最终青史留名,方不负此生!”
苏芙暗暗点头,正统、务实,尽显儒家士大夫的抱负。
这回?答挑不出错,甚至堪称典范。
接着是苏辙。
他沉吟片刻,温声道:“守其身,行其道,润物细无声。”
“学生以为,文人之毕生追求,不在高远,而在日?常。”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人之道如春雨,不在于声势浩大,而在于它真正落到?了实处,滋润了万物。”
苏芙心中一动,这意思是说不谈那些虚的,而是将?理想落实到?具体行动。
这是个实干家。
紧接着,是李清照:“写我心,抒我情,留下人间至真。”
“学生不求功名显达,但求一字一句,皆出本心。”
“文章传世与否,皆随天意,唯愿百年之后,仍有人读我词句,知我曾真切的活过。”
至情至性,唯求真实。
而苏轼的回?答,正如他豁达的性格:
“学生以为,是觅此心,安此心,得一天地自?由。”
“功名、文章、大道,皆是身外物。”
“找到?此心的安放之处,那么无论身在朝堂宫阙,还?是蛮荒之地,皆是吾乡,皆是自?由!”
豁达至此,已是境界。
苏芙心中感慨万千,不愧是东坡居士。
什?么功名利禄,不如我心安处!
以上种种回?答,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尤其是玩家们,没想到?数千年前的华夏文人,精神境界竟已如此丰盈。
从?章衡的“治国平天下”,到?苏辙的“行稳致远”,再到?李清照的“至情至性”,苏轼的“心灵自?由”……
没有标准答案,却各有光辉,百家争鸣。
就?在众人以为以上回?答已是文人追求的极致时。
殿末,一人缓缓出列。
他未着华服,只一袭素色儒衫,眉目沉静。
苏芙猛地转头,来了!
没有滔滔不绝的阐释,亦无华丽词藻的堆砌,他只是拱手一礼:
“学生张载,所求唯四句而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话音落下,金銮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可众人脑海中却如同惊雷劈开混沌,洪钟震彻云霄。
这四句,竟将?此前所有人的回?答全?部囊括,却又远远超越!
章衡的青史留名,功业千秋,苏轼的心安之处,即是吾乡,李清照的至情至性,情感立心,苏辙的润物无声,知行合一……
不再是个人志向,而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天地共生,与万民同命。
考生们震撼得说不出话,只觉一股热血自?脚底直冲天灵,浑身战栗。
这才?是华夏文人最极致的浪漫。
以己?身,承天下。
亦是读书人最崇高,也最宏大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