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煜打开手信,看完后叹息一声,开口道:
“拟旨吧。”
“命:顾砚之为今科秋闱主考官,总揽一切考务。”
旨意如同插上翅膀,瞬间传遍宫门内外。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叩谢声。
“陛下圣明!”
“谢陛下隆恩!”
民心沸腾,在此刻几乎达到了顶点。
然而,任命顾砚之为主考的圣旨也引爆了京都士林,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门阀世家。
“听说了吗?顾砚之还是接了主考官的位置!哼,寒门当兴?好大的口气!”
“可不是!我家三郎十年寒窗,才学出众,难道要输给那些只知死读的泥腿子?”
“打压!这绝对是朝廷的意思!要借顾砚之,彻底斩断我们世家的根基!”
流言在精心设计下飞速蔓延着。
城南的一处雅苑,本是世家子弟品茗论诗的风雅之地,此刻却充斥着愤懑不平。
“王兄,李兄,你们可听到风声了?”
一个身着锦蓝杭绸的年轻公子,将手中茶盏重重一放,“家父从宫里得了准信,今科取士,寒门至少要占六成之数!这是要把我们这些累世簪缨之族往死路上逼啊!”
“六成?”旁边一个摇着折扇的青年嗤笑一声,“我看七成都不止!顾砚之是什么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呸!我看是容不得我们这些世家子!他攀附陛下,搞什么新政,打压我等,不过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势罢了!”
“何止如此!”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诸位想想,当年的沈相,在江南是怎么倒台的?不就是因为他处事不公,偏袒寒微,这才惹了众怒。我看啊,这顾砚之,就是想当第二个沈万亭!他今日能为了寒门打压我等,焉知他日不会为了别的,再行那构陷忠良之事?沈相的前车之鉴,可就在眼前!”
一段话让喧闹的雅间都瞬间安静了几分,随即是一片又一片的认同。
冀朝的老牌勋贵的府邸内,气氛则更加凝重。
几份措辞恳切的联名奏疏,被心腹家仆悄然送/入宫中。
内容大同小异,皆是‘恳请陛下明察,主持公道,维系科举取士之祖制公允’等话,字里行间却充斥着对寒门挤占名额,主考或有偏私的指责。
第一百二十八章:绿芜
而教坊司后巷的僻静小院内,却是全然不知外头的风起云涌,只余一片祥和。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铺着素色棉布的榻上
少女阿箩蜷缩在温暖的被褥里,只露出一双怯生生的大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周围。
沈清霜坐在榻边,手里端着一碗温热的米粥,粥面上浮着细碎的肉末和碧绿的菜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她舀起一小勺,耐心地吹凉,递到阿箩嘴边,声音轻柔得如同哄劝幼童一样:“阿箩乖,再吃一点,吃饱了才有力气。”
阿箩犹豫了一下,嗅了嗅勺子,又看了看沈清霜,终于慢慢张开嘴,小口小口地吞咽起来。
她的动作笨拙,仿佛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细致地照料过。
吴嬷嬷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怜惜:“这丫头,洗干净了看,眉眼倒是清秀得很,可惜了...遭了那么大的罪,连话都不会说了。”
她手里拿着一把木梳,小心地梳理着阿箩洗过后依旧有些枯黄打结的头发。
沈清霜喂完最后一口粥,用柔软的布巾轻轻替阿箩擦拭嘴角。“吴嬷嬷,大夫怎么说?”
吴嬷嬷叹了口气:“外伤倒是好办,涂了药慢慢养着就是。只是这失语和惊悸的毛病...大夫说,是受了极大的惊吓刺激,心窍被蒙蔽,神魂不安。汤药只能调理身体,这心病可是难医,只能靠慢慢将养,或许能有点转机......”
沈清霜看着阿箩懵懂中带着一丝依赖的眼神,心头忍不住泛起一丝酸涩。
沈清霜的目光落在阿箩放在被褥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