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传太医!”萧承煜厉声对徐公公喝道。

顾砚之却强撑着直起身,抬起眼,望向御座上的君王,

“陛下...谣言将起,必然直指秋闱...”他喘息着,断断续续,“今年臣...恐需暂避...主考之责。”

第一百二十七章:人心所向

徐安见御书房内情势不对,立刻飞奔出去,一边跑还一边喊,“宣太医!快宣!”

萧承煜绕过御案,几步跨到顾砚之面前,伸手欲扶,却被顾砚之微微侧身避开。

“臣...失仪,请陛下恕罪。”

顾砚之喘息稍定,声音嘶哑得厉害,脸色在御书房明亮的灯火下白得近乎透明。

他执拗地望着萧承煜,又说一遍:“陛下,臣伤体难支,既恐授人以柄,又怕耽误秋闱这等大事误国。”

萧承煜的手停在半空,缓缓收回,负于身后。

他何尝不明白顾砚之所言句句在理?

秋闱本就是风口浪尖,如今太后一/党被斩断财路,必然疯狂反扑。

顾砚之如今重伤未愈,再成为众矢之的,无疑是置身于最凶险的漩涡中心。

“朕知道。”萧承煜目光落在顾砚之苍白的面容上,“你且安心养伤,此事...朕自有考量。”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两名太医提着药箱,在徐安的引领下匆匆入内。

太医把脉之后,眉头越皱越紧,最终回禀道:“陛下,顾大人旧伤崩裂,内腑震荡,加之心力耗损过大...还需静卧调养,万不可再劳心劳力,否则...恐怕会伤及根本。”

萧承煜沉默地挥了挥手,太医连忙退下,去开方煎药。

他看着顾砚之在宫人搀扶下坐上软椅,闭目调息。

心中那杆天平,终是逐渐倾斜。

或许,换一个资历深厚的老臣主考,亦能暂时平息些风波?

三日后的清晨,京都贡院外的巨大皇榜墙下,人头攒动。

当新张贴的皇榜上,主考官一栏赫然写着翰林院院首的名字时,人群中瞬间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哗然。

“不是顾大人?怎么会不是顾大人?”

“顾大人呢?他主持公道,不畏权贵!这秋闱主考官的位置,除了他,还有谁能让人信服?”

“定是有人从中作梗!怕顾大人主持公道,断了他们的门路!”

议论声如同滚水般沸腾。

寒窗苦读十载的寒门士子们脸上写满了失望。

王雍鸣一/党虽倒,可朝堂积弊,门第之见岂是一朝一夕能清除?

他们苦读多年,自然希望能有一个真正能撕开荫蔽,给予公平机会的主心骨。

现在在他们看来,顾砚之,就是那道能劈开积腐的刀!

“诸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走到人群最前方。

他正是京郊有名的清贫塾师柳夫子,门下多得是寒门学子。

“顾首辅为国除奸,为民请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此等为国选才之重任,舍他其谁?朝廷若弃贤才而不用,岂非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寒了黎民百姓之望?”

“柳夫子说得对!”

“请顾大人主考!”

“唯有顾大人能定人心!还科举一个朗朗乾坤!”

群情瞬间被点燃。

不知是谁率先朝着宫城的方向跪了下去,紧接着,黑压压的人群一片片地跪下。

寒门士子、市井百姓、甚至一些心怀公义的低阶官吏,都自发地加入了跪请的行列。

“请陛下收回成命!命顾首辅大人主考秋闱!”

“请顾大人主考!”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皇榜墙上的纸张都在颤抖。

负责守卫的兵丁面面相觑,额头见汗,面对这汹涌澎湃的民/意,无人敢上前驱赶。

萧承煜穿着一身明黄常服,站在城楼之上,俯视着宫门外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