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探路的探子很快就回来了。
“六少将军,这附近起码有好几天没人来过了。”
宋明远沉吟片刻后,当即下令。
“整个镇子搜!”
众人迅速散开,过了半个时辰才重新聚在一起。
“报告六少将军,北边没人!”
“报告六少将军,南边没人!”
……
探子一个个回报,除了前往西边的人许久未归。
“难不成是出事了?”
宋明远心中不安,迅速带着其他人往西边奔去。
不曾想,竟然半路上与西边回来的探子迎面遇上。
“怎的这么久,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宋明远问道。
“报告六少将军,在西边一处宅子里发现了这封信。”
探子将信交给宋明远。
“信?”
宋明远狐疑地接过。
整座镇子都空了,却有人把未开封的信放在家里?
“大部分屋子都搜刮一空,显然镇子上的人基本都是逃荒去了,
但这封信是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正中,并且用很普通的纸镇压着,
像是担心意外掉落,怕来人看不见似的。”
第六百零三章 扬黔关刘家
“纸镇?”
这就更奇怪了。
宋明远迅速打开信封,却见这封信竟是写给福康郡主的!
信里提及,他们得知附近的宜城接收难民,于是带着福康郡主给的粮食,投奔宜城去了。
“宜城……你们可知,宜城城守尉是何人?”
“宜城,好像是刘家的小儿子在守着。”
其中一人回答道。
“刘家?扬黔关富商刘家?”
“对,好像就是他们,据说这刘家小儿子是几代人里,
唯一一个当官的,整个家族都在托举他。”
地方官员要靠当地富商出政绩,但在整个大禹来看,商人地位并不高。
扬黔关刘家地处北方,阳北关也曾经受过刘家商队捐赠物资。
每每捐赠物资时,刘家就会派一两个年轻的后代留在阳北关几个月,跟着宋家军训练。
因而宋明远对这个刘家还挺熟悉。
没想到,这刘家还真出了一个武官啊!
“看来这刘家还算有点本事,那西北的官员不是狼狈为奸,
就是关城门保存自己,这刘家小儿子倒是愿意接收附近的难民。”
当初让刘家人在宋家军训练,看来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六少将军,我们可要到这宜城去?”
“不了,宜城接收难民大概是刘家在支持,我们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宋明远将信折好,决定带回去给九弟妹。
这是百姓给福康郡主报平安,他没遇到还好说,遇到了,自然要替百姓转达感谢之情。
巡逻了一圈,宋明远带着小队人马回到驻扎地。
下半夜是宋九安在守夜,一看见六哥回来,他便急急迎上去。
“六哥,一切可还顺利?”
“放心吧,附近暂时安全,不过我们去了你说的那个镇子没找到人,倒是找到这封信。”
宋明远将信交给宋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