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义阳侯。传见《汉书》卷七十。
3.“尊绍为大将军,自身退守司空之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译文:。冬十月,曹公出兵征讨杨奉,杨奉向南逃跑去依附袁术;曹公挥兵进攻对方留在梁县的大营,一举攻克。这时曹公让献帝任命袁绍为太尉。袁绍耻于官位排列次序在曹公之下,拒不接受。曹公只好坚决辞去原来的职务,把大将军让给袁绍去当;献帝任命曹公为司空,同时代理车骑将军的职务。
原文:“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
4.“尤其曹公,数次险些灭失,辄得袁绍相救,颇得其恩。”
化用自袁绍骂曹操的原话,《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注《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 ”
翻译:袁绍以自己的官位在曹操之下为耻,愤怒地说:“曹操多次濒临死地,都是我救了他才得以存活。如今他竟背叛恩德,挟持天子来对我发号施令吗!” 曹操听说后,便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5.关于汉末和曹魏时期的刺杀成功例子,据我所知,主要有3个:
1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允吕布刺杀董卓,2是曹叡朝王雄派遣刺客刺杀轲比能(《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成功瓦解了因其逐渐崛起的鲜卑,3则是魏国投降的郭修在酒宴上杀死季汉(蜀)的大将军费祎。
此外,在官渡期间,《三国志·魏志·许褚传》里也明确列出曹操曾受身边叛变的护卫刺杀,只是未成功,也并不清楚收买护卫的人究竟是谁,因此更不清楚彼时的社会评价(重点在赞扬传主许褚的武勇)。简单翻译“又随太祖在官渡讨伐袁绍。当时经常侍从太祖的卫士徐他等人企图谋杀太祖;因为许褚总是在太祖旁边侍卫,害怕他而不敢轻举妄动。等到许褚下班休息不在跟前的时候,徐他等人身藏利刀进了太祖的营帐。许褚到了下班休息的住房后心神不安,又回来侍卫太祖。徐他等人并不知道,进帐之后见到许褚,不禁大惊失色。许褚觉察到徐他等神色反常,当即杀了他们。太祖对许褚更加亲信,出入都和他同行,不离左右。跟随太祖包围邺县,他奋勇力战建立功勋,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以下是个人分析:
1和2刺杀的都是被视为谋逆/叛贼/武夫的存在,历史评价基本都是大快人心云云,这点没什么争议的
兰2025し06丶19泩晟
但3则遭到了不小的批判,尽管在曹魏时期,曹芳(高平陵之变后,基本已成司马氏傀儡)还特意追封了身为刺客的郭修,但裴松之给出的评价无疑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