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成功施行, 的确应行之有效,然, 后患无穷。”

虞临困惑地看着他,虚心请教:“主帅新丧,军中大乱, 三子莅事日浅,恩泽未洽,无一能全服其众……岂非曹公之良机?”

荀彧耐心地分析道:“父仇当前, 诸子必然同仇, 剑指雪恨。”

即便袁绍那三子同室操戈, 也要待到时局稍稍平静之时。

现曹军在南, 冀地有燃眉之困,又有主丧之耻。

纵袁绍营中谋士内斗不止, 眼见危急存亡系于此刻,应也能做到暂时联合,同仇敌忾。

荀衍亦终于缓过神来了,说:“且绍倾河北之力以攻许,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非彻底溃败,部众又岂会甘心无功而返?”

荀彧颔首,郑重道:“再者,兵法有云,‘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明知主帅受剑客之戮,从者并受其辱,便是死仇。”

虞临陷入沉思。

荀彧似是担心虞临不信,委婉提醒:“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且绍折节下士,宾客如云,不乏愿捐身就义,为袁氏赴死者。”

突然提袁绍的名望做什么?

虞临似懂非懂,但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二人皆是忧心忡忡、好似他下一刻就冲往官渡暴起杀人的模样……他心里还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