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碟子内放入嫩牛肉片,生鱼片、现炸小酥肉、树花、鲜虫草花、炒熟的牛肝菌、再打入两颗鹌鹑蛋。
半个时辰后打开汤盖,调入盐、胡椒粉。另取一小砂锅,淋入鸡油,将熬好的底汤加入烧锅中,与鸡油一起煮开。泡软的米线煮熟后捞入碗中,与砂锅、配菜盘一起放入食盒,即可送往养安堂给白老夫人品尝。
苏锦召一脸兴奋地将炖锅般大小的食盒交给了徐嬷嬷,并将过桥米线的正确食用方法告给了对方,许是上了些年纪对新鲜的事物接受无能,徐嬷嬷听了半天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生菜叶子和生鹌鹑蛋当着白老夫人的面放进砂锅里,无奈,苏锦召只得换了件干净的衣裳,跟着徐嬷嬷一起去了养安堂。
一入养安堂,苏锦召立刻被各式各样的紫檀木家具吸引住了目光。
宛若进入了紫檀木博物馆的苏锦召在心中默默感叹了一回,步伐匆匆地跟着徐嬷嬷进了西偏厅白老夫人日常用来用膳的地方。
西偏厅内,白老夫人正在和裴氏商量着什么,字字句句皆离不开“子苒”二字,边说边叹气,似是为此人愁断了心肠。见徐嬷嬷带着苏锦召来了,白老夫人停止了与裴氏之间的对话,且笑盈盈地徐嬷嬷道:“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有,你为何将苏厨娘带过来了?”
徐嬷嬷笑道:“老奴在小厨房里看苏厨娘做饭看得入迷,一不小心竟是忘记了时间,便将苏厨娘和老夫人的朝食一并带回来了。”
“这话说得有关窍,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为何将苏厨娘带来了?”白老夫人与徐嬷嬷打趣道。
徐嬷嬷双手交握搭在身前,自嘲地道:“老奴木讷,听了许久也听不懂苏厨娘今日做出的饭食该怎样吃,便干脆将苏厨娘带来了。”
“哦?”白老夫人顿时来了兴致,“瞧你笨的,怎的连吃都不会了?”
说着对苏锦召招了招手:“苏厨娘,你来告诉我,你今日到底做了什么,怎的就将徐嬷嬷为难住了。”
徐嬷嬷便讪笑地退到了白老夫人的身后,将位置给苏锦召让了出来,苏锦召冲着白老夫人和裴氏福了福,一边摆盘一边介绍:“奴听徐嬷嬷说老夫人今日想吃口热乎乎,香喷喷,像汤饼却又不是汤饼的饭食,便为老夫人做了过桥米线。这过桥米线讲究个鲜香滑嫩,配菜和米线都是现吃现下的,如此,才能保证过桥米线的鲜嫩爽口。”
说话间,苏锦召已是将滚烫的砂锅和米线配菜摆在了白老夫人的面前,白老夫人盯着足足有十六七样的小碟子配菜和面前黑砂锅愣了愣,同样不解地问:“我看鹌鹑蛋似乎是生的,胡萝卜和生菜似乎也是生的,这碗圆圆的索饼倒像是熟的,只是,这该怎么吃呢?”
苏锦召微微一笑,心想这锅过桥米钱属实给两位老人带来了许多困惑。
她耐心解释:“吃法很简单,只需要打开砂锅的盖子,将这些菜品按照烫熟的快慢程度依次放入锅中即可。”
见白老夫人还是懵懵的,一旁的裴氏也面露不解,苏锦召干脆亲自上手示范。她打开砂锅盖,举起生鱼片道:“锅内可以先放生鱼片。锅中的鸡油有保存温度的效果,温度与沸水一般高,所以即便现在才放入生鱼片,生鱼片也是能熟透的,并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熟透。”
放好了生鱼片的苏锦召又举起嫩牛肉片,询问过白老夫人的意愿后将牛肉片放了进去。
白老夫人老实巴交地坐在紫檀木椅上,看着苏锦召一样一样地往热气腾腾的砂锅里放菜。
“口蘑片吃吗?”虽然已对白老夫人的口味十分了解,但苏锦召每放入一样配菜前还是会征求一下白老夫人的意见。
白老夫人点点头:“吃。”
“葱花和胡萝卜吃吗?”
“嗯,吃。”
“韭菜段呢?”
“也吃。”
“鹌鹑蛋要不要?”
“要的要的。”
一老一少一答一问,配合的无比默契,最后将光滑白嫩的米线滑入砂锅中,略做搅拌,鲜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