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5)

而九二式70mm曲射步兵炮是一种榴弹炮,是日军的营(大队)级标准装备,特点是重量非常轻:212公斤,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几乎就是一门迫击炮了。口径虽然只有70mm,炮弹却重达3.8公斤(高爆弹),威力和81mm迫击炮相同,日军营级单位使用该武器而不装备81mm迫击炮,可能就是看中它的曲射+平射的性能吧?不过该炮还是太重了,现在的步兵一般都使用无坐力炮,重量更轻,这种较重的轮式的营级编制的步兵炮看来就没有必要留在步兵编制里了。

目前,大口径火炮(155mm以上)以自行火炮的形式再次出现在陆军的师一级编制中, 75mm的山炮和野炮基本不装备了。

榴弹炮----炮身短,初速小,弹道弯曲,射程比较近,射角调整[高低和方向,]范围大,对于非视线目标有如工事;各种车辆,物资及人员有很大的杀伤力。榴弹炮的装填是弹头和药筒是分装式。

加农炮炮身长,初速大,弹道平直,射程远,用于攻击移动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山炮机动性强,山地作战和长距离运动战中具有优势,大型阵地战时作机动火力使用较好。

所以啊,一眼就看出来了,日本人的山炮,就是我们常说的步兵炮其实是很小的,但是射速快,对付步兵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付具有远程压制能力的炮兵就不行了,一旦暴露了位置,只有跑了

炮兵观察员

所有炮兵部队都使用某种形式的弹着点观察员或前进观察员。前进观察员可分为直接在步兵部队中服役的前进观察员(有时甚至几个月都不曾认识或见过同一火力单位的其他成员),配置在主抵抗线上或其前方掩体中的前进观察员,乘坐没有武装和防护的侦察机飞行的航空观察员。

战子秦只有步兵观察员,他的地盘他熟,日本人比不过他

172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现大家比较喜欢素素,我只要同时更两个,肯定是那里人比较多感慨,唉小七和夏月被嫌弃了。  这边战家换防,自有两侧的刘衡、张龙山两部从武胜山中小路突袭汪家侧翼以为掩护,分别与汪鹤声的步兵交战,在山中汪家骑兵优势不能发挥,因此双方混战一场倒也没有吃大亏。只是小兵力作战只能牵制汪鹤声的注意力,并不能改变战局,武胜山远比武垭山口易攻难守,山势平缓,山前谷地开阔,汪家若有强大的炮火协助,还是占有极大的优势。

战子秦那日与白天齐等一同再次查看了上次炮击留下的弹坑,回忆那日炮击情形,越发肯定此次炮击绝不是汪家临时筹建的炮兵所为而是日本人的手笔。所用战术协同多种炮械,在同一时间将大量的火力集中到一点,造成巨大的杀伤,必定是训练有素的熟练兵员,按炮兵标定图算好了坐标,并测算天气弹速,获得命令之后,按战术指标相继开炮方能有此效果。绝非一般只能用目测尺量的初级炮兵能完成的作业。战子楚在龙城前线连连获胜,虽尚未能攻克龙城,却已将石海平极大消弱,并压缩至一线,日本人此次协助汪家进攻战家后方的意图可想而知。

汪家军队里有日本的炮兵分队,那么是否有日本正规军的全面介入就很难判定,战子秦深悔那日有些义气用事没有细问汪墨涵。这回他的第七军四个步兵团加上两个炮团,都布到了第一线,正对汪家的攻击正面,必定面对最大的冲击,他一连两天都在阵地上巡视,不断督促工事的修筑以及物资运送,一边又督促装甲战车团立刻到位,清江到武胜前线四百多公里的路程,装甲兵却是第一次乘火车运输,刚开动就因为缺乏固定经验,两辆德制猛虎挤到了一起,等重新固定完毕,日本人和汪家的飞机已经到了,姜绮年率部起飞,和日军飞机搏斗,终究是经验太差,一个八机编队飞过去,一架被日军击落,其余七架都有弹伤,总算是保住了装甲团成功启程,却是白日一头扎进隧道里,不到夜里压根不敢钻出来,战子秦急电东瑾让把两个高射机枪连急调过来掩护装甲团前进。心急如焚只是期盼在汪家攻击之前装甲团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