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补充一下术语解释,
韩彪说的TOT
对付队形较密集的人员或车辆,二战以来美军炮兵使用的战术是同时弹着Time-On-Target(TOT)集火射击,不论口径大小各单位火炮一律瞄准指定目标区域中心。射击距离或有远近,发射时间或有先后,但调整到全部弹着在同一时间到达目标区,视数量多寡落弹差距可能只差几秒钟。遇到这种集火射击,人员或车辆完全没有闪避或掩护的余地。盟军在西西里之役中就曾经实施过9个炮营108门火炮的TOT同时弹着射击,在冲绳之役更有动用22个炮营的TOT纪录。一战虽常有多门火炮发射弹幕的场面,但老兵根本不在乎,因为和TOT同时弹着比起来,不过是距离与时间都仍有空隙可躲的零星落弹而已。实施TOT同时弹着,各型火炮操作方式不变,炮连一级的射控程序不变,计算能量也没有增加,只有炮营一级(含)以上单位的射控多出一个倒数计时的统合射击指令。
虽然执行这种战术是美式初级炮兵军官训练班队就要学习实作的,并非什么高级和困难的炮兵战术。但是前提是人家的炮好而且有单独的炮兵编队和良好的训练,对于二战时期日本这种资源匮乏,工业水平一般的国家来说,是很难有单独的炮兵编队的,在中国出现的最高炮兵编制可能也就是师团能配备一个炮兵分队或者就是炮兵联队,一般的配置,配属一般部队的驮马牵引的都是小炮,这样的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此外单独的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
比较好一点的例如关东军的炮兵联队有大孔径火炮,也就是传说中的榴弹炮,这样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如果按照美军的标准,日军的一个联队实施一次TOT才够格。火力差的太远了。
战争后期,日本人为了和美国对抗,也有一些超级师团里面有超级的炮兵联队,一般分为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也学着美国人集中火力,文文中先模拟一下日本人用的是两个个独立野炮联队,不然不能对战子秦的德国式炮团编制有优势哈。
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的非独立编制炮兵团的编制。美军步兵师炮兵团有三个摩托化轻榴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炮营,总共有36门105榴和12门155榴。德军步兵师炮兵团也是三个轻榴炮营和一个重榴炮营,同样是36门105榴和12门155榴,差距在于美国的炮兵机动化程度高,是摩托化的,德国人比较差一点,大多数是马拉的。
一些关于火炮的讲究
在一些早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山炮、野炮、步兵炮这三个名词,这三个名称具体讲的是什么炮呢?
这里以侵华战争时,日军的陆军火炮做例子来讲述一下。和一战时期相比,日军火炮口径明显小了许多,但数量大大增加。口径减小(通常是75mm),炮弹的重量和炮的重量可以大大减轻。炮的数量多,火力就猛。说明日军的火炮机动性和前沿攻击的火力大大增强。
日军的山炮和野炮主要是指联队一级配备的: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炮管长:1300.0 mm,重量:540 kg,最大射程:6300 m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炮管长:2325.0 mm,重量:947 kg,最大射程:8350 m
可见:
山炮:炮管短,重量轻,射程近,便于机动,适合山地作战的火炮,属于轻型榴弹炮。
野炮:炮管长,重量重,射程远,机动性不及山炮,适合野战的火炮,一般是重型榴炮和加农炮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