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有满树摇曳的银杏叶,金黄璀璨,在阳光下和秋风中瑟瑟起舞,但一夜大风降温过后,早上起来一看,树叶就已经落尽了,只余光秃秃的枝桠。
老旧小区的院子里,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银杏叶地毯,人走在上面,哗啦啦的作响。
宁筱曦从单元门里走出来的时候,长长地呵出了一口气,看着自己的呼吸凝结成雾,飘散而去。
从大理回来一个半月了。上个星期,宁筱曦终于走完了离职流程和手续。
周五最后一次离开办公室前,直属老板还温和地跟她说:“你年轻,想出去看看,我能理解,如果外面待的不如意,别自己硬扛,记得联系我。”
唉,其实,心里不是不感激的。
毕竟,宁筱曦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宁筱曦,是这家外企用专业的培养体系,按照严谨的高标准,一钉一锤锻造出来的。
更好的是,没有一个老板把她离职这件事看作“背叛”。遗憾当然是遗憾的,但是,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哪天再碰面呢?所以彼此留足了面子和余地。
这就是外企的专业边界感吧。职场是职场,人是人,合则聚,不合则散。既不涉及情感包袱,也没有道德绑架。
就像老驴们在山里的边界感一样,彼此尊重,又不过分。
筱曦愣了一下,莞尔一笑,她怎么又想起了徒步的事情呢?
那七天,确实越来越像一场梦。
可是走出这场梦境,却花了筱曦大半个月的时间,总会在不经意间,就被什么微小的细节触动,想起那七天里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宁筱曦甚至有了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感觉:到底是山外的“庄子”做了一个有效期七天的梦,还是山里的“蝴蝶”此时此刻正在做一场神游俗世的大梦呢?究竟,小溪和筱曦,哪个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但不可否认的是,刚回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宁筱曦神奇地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客观而平和了,办公室里一些曾经让她愤懑的事儿也竟然显得可以理解了。
比如小姑娘的那件事儿,虽然她还是不认可公司的决定,但觉得自己的沟通方式也确实有问题。
于是她找了个合适的时机,主动去跟大老板承认了错误。
老板的秘书是个机灵的姑娘,平时对大部分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却一直和宁筱曦的关系不错很多业务部门的骨干,扛着数字,难免恃宠而骄,经常把小秘书当成老板门口的家具,宁筱曦却会没事儿给她带杯奶茶,表示友好和尊重。
这次宁筱曦来找大老板,她坐在门口,笑了笑,还小声说:“去吧,没问题。”
宁筱曦了然点头这就是说老板今天心情还不错,处于适合沟通的……Mood。
大老板看见进来的人是筱曦,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眼神平静地看着她。于是筱曦第一时间就诚恳地直奔主题:“老板,我是来道歉的。”
“上次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您的厚望和期许,是我不成熟。但……我真的是出于为公司保留潜能人才的考虑,才坚持己见的。”
这句话说完,老板的眼神软化了,还带出了点欣慰的神色。
筱曦趁热打铁,紧跟着又给大老板递了几个台阶:小姑娘这次是犯了错,但罪不至死,按照过往的业绩,她配获得第二次机会。而且,其他的同事对此都看在眼里,难免兔死狐悲,影响团队士气……
最后,宁筱曦没忘感谢大老板的宽容,也顺便表达了对公司这么多年培养的感激。
同一个意思,换了一套更冠冕堂皇的说辞,大老板欣然接受了,甚至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地跟她多说了几句:“将来不论去了哪里,都要记住,人在职业发展中,要学会跟着位置的变化而成长,去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宁筱曦点头受教,内心却再次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接下来,离职的流程琐碎而繁杂,宁筱曦的内心却越来越雀跃。好多次,她都得压住内心的情绪,去认认真真地应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