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秋点点头:“你去吧,我让厨房备了醒酒汤,你记着喝,别等明日头疼了。”
熨帖的行为令周锦宗心里一暖,他好好应下,临走前也叮嘱了玉秋早些休息。
喝酒的事情就这样在周家波澜不惊地过去了,但周锦宗和玉秋怎么也想不到,徐思修在醉花楼温暖舒适的房里没趟一会儿就醒来,迷迷糊糊地从花楼离开了,结果找错了回去的路。
天寒地冻,头晕目眩,在一条偏僻巷子里,青年困意上涌,倒靠在一户小院门口昏睡过去。门响惊扰了里面的人,良久,一个年轻的双儿提着刀,持灯的手小心地开了条门缝,往外看了一眼,犹豫再三,他最终还是把人拖了进去,丢在柴上避风寒。
又提了只还没燃完的铁盆放在柴房一角,往里面多丢了两块木碳,关上柴房的门,他边进主屋拉上门栓,边焦虑地想:看这人衣着光鲜,怕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要是放他冻死在自家门口,明日肯定会有下人来讨说法的。
他哈着气爬上床,先给熟睡的母亲掖了掖被角,再小心躺下,闭上眼的时候,心里还念叨着:也不指望得到什么报酬,只希望这酒鬼别是个无赖,明日能老老实实离开……
在一个对周家而言算得上是普通平静的夜晚里,有人的人生轨迹却已经悄然改变了。
在疯狂收配角线了,很明显了是吧!(暗示)
第140章。
寒潮雪灾终究还是在北方引发了地方暴乱。宋岳堂的位子还没坐稳,民生问题还未全面着手解决,眼下又要镇压匪灾,忙得可谓昏天黑地。
周康毅一早来到报社,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松了一口气想必宋岳堂是一年半载都想不起自己这个人了。
然而听完传回来的更详细的报道,他也忍不住担忧起来。北方往年雪灾也会有些山匪闹事,今年本身更寒冷的气候是一方面,再加上朝代更迭,人心浮动,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节,就已经有了这个声势,不敢想再过一阵会变成什么样……
椿城这边往年也会下雪,大家其实还是会做过冬准备的,眼下都有些不够用了,换做那些原本比较温暖的地方,岂不是更来不及应对!
尽管各地关于寒潮的消息早已传递开来,但他的这份担忧还是很快化作了现实,而且最令他们紧张的,是同时发生的另一件极其糟糕的事周文禄失联了。
严昆前些日子就回闫川了,那边毕竟不全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因此他只在丹山和真门留下了负责监工的自己人。
周文禄本是可以和他一起回来的,却只是托人帮忙传了书信,说在真门遇到了一款新培育的梅花品种,据说不但气味馥郁,而且幽香留久,有花农恳请他多停留几日,看看能否以后也一起收购,他觉得值得一看,因此决定再待上几天,之后再直接前往荆湾,顺路与严志鑫、穆大夫碰个面,也能直接从那里坐火车回来。
随书信而来的还有真门的食品特产和几种特有的熏香,以及一个特意交代给玉秋的平安符,是周文禄在真门那儿有名的寺庙里求的。玉秋嘴上抱怨他又骗人,说好了不耽搁,现在又拖延回来的时间,但心中也接受了他的理由,收下了那枚平安符,认真装进了小香囊里随身携带。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却再也没有收到过周文禄之后的消息。
本以为他是因为赶着回程,途中没有方便传讯的东西,等到了荆湾自然就好了。可转眼都半个月了,玉秋数着日子,距离除夕没剩多少时间,便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怕今年除夕都等不到周文禄回家……几人视线一对,神色轻松地劝慰了玉秋几句,让他别胡思乱想,尽量放宽心态,但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
翌日,周锦宗便联系了严志鑫,询问他周文禄的情况毕竟按理来说,周文禄怎么也该到荆湾了。
严志鑫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坦白了近几日他收集到的消息。原来,周文禄当时不止给家中送了书信,也给严志鑫捎了一封。信中提到的回程计划和给周锦宗他们的一致。严志鑫将荆湾的生意管理得井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