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个半大小子吗?”女子斜倚在床头,手里拿着话本子。听见丫鬟这话,她头也没抬,继续在那儿翻看。
70. 第 70 章 吃席
“大丫姐, 我来了。咱俩现在过去吧,待会新娘子来了,去晚了该看不着了。”秀儿刚把针线活放下, 就忙不迭跑来找秦雅。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热闹, 往常她娘都不让她出来凑这热闹。
陈氏这几天正为秦雅的事伤神, 实在是提不起精神去看热闹。枣花娘来请的时候, 就借口说身子不舒坦,只让秦雅姐弟俩到时过去。枣花娘自觉理亏, 也不敢说啥, 反正只要秦家有人出面就成,省得到时村里再传出啥闲话。自家喜事, 若人家不去吃席, 可是要被人说道的。
东沟村的份子钱不多, 关系一般的人家也就随上二十文, 好一点的三十文,那家里困难的,也有随十文的。秦家的二十文礼钱一早就让秦大川给带过去了,像他这么大的小子, 谁家有个啥事都会给叫过去, 帮着搬搬桌子、端个菜,跑个腿啥的。
等秦雅和秀儿进院的时候, 那院里都快坐满了。几个妇人正在灶头上忙活, 一口大锅里正咕嘟咕嘟炖着菜,旁边的灶上, 一个妇人正拿着锅铲在锅里用力搅拌,一旁的大桌子上放着几个大盆,里头是早就做好了的菜, 正呼呼冒着热气。
听秀儿说,这种成亲的喜事做菜都是有讲究的,这边喜欢做六道菜或者八道菜。若是家里富裕,就多做两道;那家里条件一般的,就做六道菜。
这还不算啥,像那城里的有钱人家,还讲究六蝶六碗、八碟八碗,搁她们乡下人看来,就这么个大冷天,上哪儿淘换出那些样菜去?
“秀儿、大丫!”秦雅正和秀儿在门口四处寻摸,想找个位子,就听有人喊她,定睛一看,原是秀儿四嫂李氏。临出门前,婆婆特意嘱咐她照看着点秀儿,就怕这人多口杂的被人给冲撞了。
“嫂子。”俩人赶紧过去坐下,若是再不赶紧坐下,待会连这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没有。到时就得上屋里头坐着去了。那正屋肯定是没地的,像她们俩这样的就得上枣花屋里去,可那屋里眼下已经挤了好几个姑娘,她们这时候进去怕是连站都不好站。
两人刚在那儿坐下没一会,新娘子就到了。门口围了一群孩子,看见新郎的身影就冲院里头喊:“新娘子来了!有糖吃喽!”边说还边往跟前挤,待会新郎进门要撒喜糖,孩子们都想着能抢块糖吃。
丁大牛远远就看见了这群孩子,他把手伸进怀里,那里放着一包糖。等到了门口,大手一挥,孩子们再也顾不得堵门,你推我搡的,都去捡糖吃了。
趁这个功夫,吹唢呐的先进了院,丁大牛牵着毛驴跟在后头,新娘子蒙着红盖头,垂着头坐在驴背上。再往后头,就是送亲的人。女方家只来了十几个人,显然家里亲戚人口少。
等丁大牛领着新娘进了屋,就要开始拜堂了。拜完堂,就可以开席了。
不得不说,关外的婚宴就和这里的人一样,透着一股子豪放劲。六个大碗盛得满满登登的,直接就给端上了桌,至于摆盘好不好看,根本就没人在意。啥叫吃席,不就是来吃饭的吗?那摆得再好看不也得吃进肚子里?
丁家平时的为人如何不得而知,但这席面却显见得是用了心的,六道菜里,虽说只有一道肉菜,碗里只有浮头摆了点大肉片子。但剩下那五道菜,那量可一点都不含糊,用关外的土话来说就是岗尖儿一大碗。还有那带汤的炖豆腐,盛得浮溜浮溜的。炸的萝卜丸子也装得老鼻子多了。中间还摆着一大盘子高粱面饽饽。
刚才抢糖的孩子们现在都老老实实坐着,这个时候他们可一点都不敢动,若是再往外头跑,待会连菜汤都得给人喝光了。他们一个个紧盯着那几碗菜,耳朵还分神出来听那丁三楞说话,就等着他说完赶紧动筷吃饭。
丁三楞今日也不知是太高兴了还是咋的,还说起个没完了,还是张发财忍不住了,把话给截去了。没看底下坐着那些人都拿啥眼神看他吗?人家可都饿着肚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