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山上可藏着不少好东西呢。除了香菇、木耳和红蘑,还有种叫油磨的,吃起来爽滑鲜嫩,夏秋季节下完雨,就能长出来不少。
山上的果木树也不少,除了苹果、梨子这些,还有山楂和沙果。每到秋天,东沟村人就仨一群俩一伙地上山摘果子。有些人家摘了就拿去县上、镇上卖,但周围有山的村子不少,果子也卖不上啥好价。所以大多数人家都只摘点留着自家吃。
秦家也打算摘点果子,原本是打算搁县上买点。可陈氏没让,村里每家都摘果子,若到时被人知晓自家搁县上买也不搁村里买,又得生出一摊子事;再说,就在村里买,是买哪家的?买了东家,西家就得不乐意。干脆自己去摘,拎根杆子,把驴车赶山下,反正也自家吃,摘个半筐一筐的也就够了。
这在乡下过日子,可不比城里。乡下这几十户,家家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挂连,自家还是刚搬来的,对村里的人际关系还没弄清,轻易不敢得罪人。唉,说来也是秦家人口少,又是外来户,底气不足。
对家里的情形,三个大人自是都清楚,只是天冬还小,对这些事只影影绰绰知道点。他是小孩子,村里有些人说话也不避讳他,都打量着他啥也听不懂,还当他是那鼻涕挂老长、满村乱跑不懂事的娃娃呢。
秦家三个大人往日里说话也都不避着他,穷人孩子早当家,人情往来早点知道也没啥不好,这世道就是这样,啥都遮着掩着不让孩子知道,等到了年纪自个顶门立户,就得吃上不少苦头。
几人商议完,决定把这偷花样的人先抓出来,再去摘果子去。反正那果子就长树上,一棵摘没了就往里头走走,总能摘到。
次日一早,陈氏照常去找人来做花饽饽,其他人也都出门去了。
刘力早起就去那铺子外转了转,见几人都在,就先去上衙。他还找了个乞儿帮他盯着那铺子,若铺子里有人出城,就知会他一声。
到了衙门,就见李大和赵桩子俩人自打他一进门,就直勾勾地盯着他。等他入了座,这俩人竟还回过头不时看他。
“咋了,我脸上长了花了还是长出银子了?你俩这么老直盯着?”
“没,就是听人说头儿你要定亲了,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李大开口道,因怕头儿发火,他没敢把话说全。
“搁哪儿听来这没影儿的事,上我这儿瞎叨叨来?我要是定亲,还能不请哥几个吃饭?去,哪凉快哪呆着去,别听风就是雨。”
李大和赵桩子对视一眼,没敢把后头那些话说出来。成吧成吧,回头让他自个从别人口中去听,总好过自己现在说,再给揍一顿。
刘力领着人正沿街巡逻时,一个乞儿忽然跑过来,上前耳语一番。他掏出两块铜板,塞到乞儿手里,转头和人交代一句,就往城门口去了。
61. 第 61 章 陈氏发威
整整一个上午, 陈氏都心神不宁,就连走在路上都有些恍恍惚惚的,差点走到土坑里, 多亏旁边有人拉了她一把, 这才没崴了脚。
若只是一次还好, 那是不小心, 可连着几次都这样,妇人们也看出来了, 陈氏这是心里有事, 本还在嘁嘁喳喳唠嗑的人立时住了嘴,闷不吭声地往前走。
做花饽饽时, 几人也很安静, 没像往日一样说说笑笑。陈氏心思本就不在这上, 也没察觉出来。只是觉得屋里安静不少, 正好她也在想事情,嘻嘻哈哈的也想不安生。
起早她也想好了,就是那官府审案还得讲个证据,自己更不能上来就先给人按个罪状。所以, 她谁也没盯着瞧, 瞧多了再给人看毛了。是人是鬼,今天总能有个分晓。
待把三人送走, 陈氏回到屋里, 不时往外头张望。说来也怪,一个上午过去了, 除了那三个妇人来做活,别说来串门的,就是屋前的路上也没走几个人。
陈氏越想越心烦, 要是没人来,是不是就说明这问题出在那仨人身上?她这可看了老半天,外头路过的人都是村里人,也没啥生面孔。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