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德司
楔子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陈桥驿。
深夜之中,除了凛风呼啸的声音,绵延数里的军营尽是沉寂,然而在每一座营帐的铺榻之上,所有的军士们此刻却无法安然入寝。
无论是这几日京城里不断传出的各式谶言绯语,还是今日白间行军途中见到的二日并立,亦或是扎营之后各级将帅便拥聚在了此刻仍然灯火通明的驿馆之中…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明白无误地预示着,就在今夜,将有一件颠覆山河日月的大事发生。
有经验的老兵对此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在这片土地之上,同样的事情已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有些人甚至就曾是其中的亲历者。然而此刻所有人都不确定的是,这次过后带给这天下的,到底是一片不再盘旋的崭新光明,还是一方如同往常的轮回炼狱。
随着子夜的鼓锣声骤然响起,所有人的心也在此时跃动到了极致,他们纷纷坐起身转过头去,将不安中又夹杂着几丝振奋的眼神,透过黑夜中的层层叠障,投向了被军营环卫在中心的驿馆。
“就一定要这么做吗?”
驿馆后堂,那位紧紧攥着麾下数万健儿心魄,据说早已醉酒睡下的大周殿帅赵匡胤,此刻却衣冠齐整的坐在桌旁,怔怔的看着墙上悬挂着的宝剑。
坐在对面的赵普随之望了一眼那柄宝剑,语气沉定的回道:“剑已出鞘。”
见自家主公久不回应,赵普抓起桌上的酒壶给二人各斟了一杯酒,缓缓说道:“主公,都到了这个时候,大道理就不说了,普只有三句话,先为自己,再为主公,后为天下。”
听到相伴十余年的谋主如此直白狠辣的话,赵匡胤却没露出丝毫惊讶和怪罪,只是木然的转头看向他,期望能得到一个最终说服自己的理由。
赵普拿起酒杯,浅浅的啜了一口,“第一,这乱世之中,主少国疑,就是最大的罪。”
赵匡胤沉默不语,神情亦未有一丝波动。
赵普淡然的将酒杯递到他的手边,“第二,你不干,也会有别人干。”
赵匡胤眼角轻轻抽动了一下,目光也随之躲闪到了一旁。
赵普缓步走到他的身前,炯炯目光直逼上来,“第三,别人干,不如你干。”
霎时,赵匡胤的眉头狠狠拧起,就连刚刚才合上的双眼,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在他愈发急促的呼吸中,赵普俯下身子,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主公,万事已备,请早些安寝。明日一早,臣将与诸军护送官家,回宫登基。”
赵普离开许久,赵匡胤才慢慢睁开了眼睛。片刻后,他起身摘下那柄宝剑,缓步走到窗前。
略过近处的灯火,西南方向尽是一片无尽的黑暗,没有人知道,就在明天便要成为一代开国之君的赵匡胤,此刻在看些什么,又能看到些什么。唯有脸上挣扎的表情可以看出,凌冽的寒风,根本吹不散他心中郁积的无奈。
赵匡胤手指轻轻敲打着剑鞘,又是久久一阵沉默:“这终究是一件错事。”
随着一声长长的叹息,陈桥驿的灯火在这一刻陡然闪亮。而四十里外仍遍立着周旗的京城开封,也同时迎来了更深沉的黑暗。
开宝九年,东京开封,国子监。
临近三月的时节,天气已然温暖,随着灿烂的阳光透过门窗惬意的映洒进来,室内的景象愈发显得与生机勃勃格格不入起来。
“哈~呼,哈~呼。”
“叔叔,这都过了晌午还没睡醒,咱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李继薪一脸鄙夷的指着榻上的监生,语气满是焦急。
眼瞅着监生的呼噜愈发抑扬顿挫起来,李元奎也终于忍不住皱起眉头,伸出手指抵在鼻尖,好冲抵那空气中越来越浓郁的酒气。数息之后,缓缓点了下头。
早已灼灼等候多时的李继薪双眸猛然一亮,嘴角微扬:
“噗。”
朝着摊开的双掌狠狠啐了口涂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