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附骨之疽(一)

直到现在,每逢路过自己幼时就读的母校,姜其姝都会抬头望上一眼曾经庄严簇新,如今锈迹斑斑的铁艺大门。

好像要用足够强烈的视线牢牢定住眼前的事物,才不会被幽灵般的记忆再度附身。

她和这所学校的渊源始于若干年前。

按部就班结束学前教育的课程以后,姜其姝没有就近在家门口的霁城人民小学入读,而是稀里糊涂被母亲安排去了距家三公里外的中心小学。

这样做原因有二:

一是据说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相比人民小学更为雄厚,管理手段也更为严格。尽管姜女士本人就在人民小学任职,但事关女儿的学业规划和前景展望,她不会因此就有失偏颇,而是经过充分的利弊权衡后,客观公正地为姜其姝选择了口碑更好的学校就读。

二是因为中心小学距家较远,以一个小学生的平均配速来说,周一至周五每天来回少说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姜女士认为这是一个让姜其姝锻炼体魄的好机会,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既能劳其筋骨,又能苦其心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姜其姝势必要学会忍心动性。

新学期甫一开始,姜其姝的校园生活称得上如鱼得水。

小孩子交朋友的方式很简单,只要有一个人发起话题,随之攀谈两句,就能发展出新的一段友谊。姜其姝性格介于内敛和外放之间,交友进度一回生二回熟,没多久就和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加之她学习成绩优异,课堂上表现积极,很得老师的欢心,三五不时表扬她几句。

长此以往,在学校的日子过得比在家还热闹。

姜女士早年忙于工作,对姜其姝的照料主要集中在温饱是否得以满足,和各科考试测验的成绩起伏。

久而久之,通过日常和母亲相处中获取的形色讯息,姜其姝隐隐生出一种察觉,即只要平时在学校表现出色,考试分数足够亮眼,她就能获得母亲更多关注。

获得老师认可也能让她的虚荣心适时得到满足,幼时的姜其姝对自我认知尚不够清晰,只能以外界反馈作为衡量对错的经纬。

也因此,但凡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过一次,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偶尔一次因为犯困而作文字迹潦草,上课喝了一口水被老师看到并点名纠正,姜其姝就会头顶乌云,一个人默默低落很久。

仿佛这次没有做好,自己在老师和母亲那里的评价就会下降,失望的次数累计多了,她就会面临不被接纳的困境,产生被师长放弃的、一种流离失所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