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对中国桀骜不驯,侵犯中国,被中国给击败了,女王被俘了,她身上的物品就被当成战利品了,皇帝分配战利品,北静王就分到这条汗巾子,北静王把它赏给了蒋玉菡,蒋玉菡又赠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后来又系在了袭人的腰上,袭人后来嫁给蒋玉菡以后才恍然大悟,哦,这条汗巾子结果成为他们两个婚姻的一个联系物。
那么有一种古本,写的是茜香国女王带来的,那这就不一定是女王自己系过的,也不一定是战利品了。我觉得茜香国这个称谓,可能是指这个国度盛产茜草。茜草开黄花,但是它的茎和根榨出汁以后是鲜红的,可以做染料。茜,也就是红的意思,茜草的别名叫做“血见愁”。书里面描写汗巾子是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可能这个国家是想向中国出口染料,那里的纺织品用盛产的茜草染料染成鲜红色,运过来进贡,数量很大,皇帝把这些贡品加以分配,分配以后只是一些成匹的茜草染成的血红的纺织品,然后不同的受到赏赐的人,把它制作成不同的物品,在北静王那儿可能就制作成了很多汗巾子,其中赏了蒋玉菡一条。这个解释是不是比较圆满?贾探春她被皇帝拿去和番,和的那个番邦,应该就是这个茜香国。有人考证出,茜香国影射的是琉球。琉球原来是中国的属国,是要向中国进贡的。琉球在太平洋里面,表示去那里,画一片大海,一只大船,是非常恰切的。贾探春她是飘洋过海远嫁到茜香国去了,到那儿以后她就再也回不来了。根据曹雪芹的描写,贾家后来遭受到第二波打击,整个覆灭,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贾探春当然就更回不来了。
现在我们就充分理解,为什么在第五回关于探春的那幅画,会画两个人放风筝了。就是因为她被皇帝拿去和番的时候,贾家当然是她的本家,应该会去送她,但南安郡王家既然改娶她为收为养女,也算是她父母家了,也得去江边送她,这就必须以两个人放风筝来象征。探春远嫁茜香国,当然失去了成为南安郡王妃的可能,但是去嫁给茜香国女王的儿子,她就是那国的王妃了。不过你一定不要把她当那个王妃想象得如何美好,飘洋过海,贫瘠之地,物质生活绝对比不了在荣国府大观园的时候,精神上更会苦闷,当那样的王妃其实就是一种流放。
有位红迷朋友问,书里会不会写皇帝干脆把贾探春收为养女,再把她作为公主嫁到茜香国?应该不会那样。因为她姐姐是皇帝的妃子,不能乱辈。而她作为南安郡王的女儿,以郡主身份嫁给一个弹丸小国的女王的儿子,就比较得宜。
嫁往茜香国,可以一直走水路,从北京通州张家湾码头登船,从大运河出发,再从长江口出海,越海到达茜香国,那么春季很少台风,海上航行会比较顺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探春远嫁是在清明时节。那时杏花开了,运河解冻了,长江和太平洋都比较平静,正好乘大船出发。
贾探春就这样告别了自己风雨飘摇的家园,告别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跟自己耳鬓厮磨美好相处的二哥哥和姐妹们,那气氛,应该是悲怆的。对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贾环,她一贯不喜欢,但是我想在真正离别的时候,她也会感到难过。至于赵姨娘,她可能还是不认。
到这儿呢,《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女性,通过我前面的讲座和我这次讲下来,只剩下王熙凤和巧姐母女,还有李纨,没有专门加以探讨了。下一讲,我将向大家来讲述八十回后,关于王熙凤和巧姐的真故事。关于王熙凤,历来人们对她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我还能有什么独家的讲述呢?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在八十回后,在第九十一回和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里,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出现,叫做“王熙凤扫雪拾玉”。王熙凤怎么会扫雪?王熙凤拾到了一块什么玉?请听下一讲。
第九章 第九十一回至第九十九回之谜[2]王熙凤、巧姐之谜
一位红迷朋友找到我,说你要讲王熙凤了,王熙凤可不好讲,过去分析研究这个人物的著作太多了,你还能有什么新鲜的?我一听,一开始有点二乎。我读过很多研究王熙凤的著作,包括一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写了一大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