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不是曹雪芹他写到八十回,他就写不下去了,就停笔了,或者他想写,可是力不从心,或者没写到最后一回,他就死掉了,不是的。曹雪芹虽然死得比较早,四十岁的样子就死了,但是他是把《红楼梦》大体上写完了。他有一个有头有尾的稿本。可能还没有统稿,有些地方还缺少一些部件,比如说第七十五回,他缺几首中秋诗,还有一些地方前后有点儿矛盾,还没有来得及剔除那些前后矛盾的毛刺,没有把整部文稿完全修订好,但是就人物的命运发展来说,故事情节的流动来说,他已经完成了这部书稿。有这样一个原本的《红楼梦》,完整的《红楼梦》。
当然有人还是不服,说你光这么说,我觉得还是挺玄虚的。这个富察明义,他看到的这个《红楼梦》,也许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吧?他看到的这个稿本哪儿来的?我现在告诉你,富察明义这二十首《题〈红楼梦〉》诗前面,还有一个小序,这个小序不得了,这个小序每一句话都很珍贵。
这小序第一句是什么呢?他就告诉你,他所读到的《红楼梦》的有头有尾的稿本是从哪来的,他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首先他告诉你这个书稿是曹雪芹拿出来的。过去古人对人表示尊重,特别是对男子表示尊重,在姓氏后面要加“子”,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到了宋代,朱熹,朱子;到了清代,富察明义他很崇拜曹雪芹,读了曹雪芹的著作以后,他就称曹雪芹为曹子雪芹。出,就是出示、出借,他这个书的来源出处就是曹雪芹本人,他看到的有头有尾的《红楼梦》文本,就是曹雪芹本人提供的。那么这部书是谁写的呢?他告诉你,是曹雪芹“所撰”,撰就是著述,说明这个著作权就归于这个人。作者本身叫曹雪芹,他把自己所写的《红楼梦》出示了,富察明义得到了,明义遣词造句很明确,包括所出示的是半部还是一部?他说明是完整的一部。所以《红楼梦》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写的,我觉得已经很清楚了。
富察明义这个人,他出生得比曹雪芹晚,但是他生出来以后,曹雪芹还活着,当然曹雪芹去世以后,他又继续生活了一段,因此他跟曹雪芹应该说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个人的生命有过一段共时空的阶段。就是说有一段曹雪芹活着,他也活着,曹雪芹活动的空间主要是北京,北京城里、北京郊区,富察明义也一直生活在这个空间。还有不少资料可以证明,曹雪芹的朋友,比如敦敏、敦诚两兄弟,也是明义社交圈里的。因此,明义跟曹雪芹,很可能是有来往的。从明义这句话看得出来,即便曹雪芹不是直接把《红楼梦》完整的稿本给了他,也是给了跟他关系非常密切的亲友,所以明义才能读到这个稿本。
富察明义在小序里面还说,他看到的稿本,“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他就告诉你,他看到这本书稿,具有家族史的性质。里面所写的风月繁华,跟曹雪芹的家世有关。曹雪芹的祖上,三代四人,沿袭着担任了一个职务,叫江宁织造。
明义还说:“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后来很多红学界的专家,对明义这样一句话是不赞同的。明义认为书里的大观园有原型。他做原型研究比我早多了。他就觉得,故事里写的大观园,这个空间是有实际的园林可以指认的,他说原型就是随园。历代的红学家就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有的就指出来,大观园的原型绝不是随园,这是错误的判断。有的专家认为,大观园的原型就是现在在北京的,可以去参观的那个恭王府的花园,认为曹雪芹参考恭王府花园的前身,夸张渲染成了一个大观园。也有人认为,大观园的原型另有所指,既不是随园,也不是恭王府花园,应该是以另外的园林作为它的母本。更有专家指出,大观园是曹雪芹综合了很多中国园林的特点,加以艺术想象虚构出来的这样一个故事空间。但是不管怎么说,富察明义他读了曹雪芹的完整的《红楼梦》之后,得出了一个印象,他认为这部“假语存”的书稿,里面“真事隐”的就是曹雪芹的家史。他这个观点值得参考。
富察明义又说:“惜其书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