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有一些死者随葬有饺子,出土出来饺子的形状,就是半圆形,跟我们现在饺子是一模一样。应该说是饺子在古代,它是最早也有称它做馄饨的,做牢丸,到北齐的时候就比较定型了。
下面,再说火锅的吃法。火锅,我们现在很多地区也很流行,特别是北方涮羊肉,实际都是一种火锅。我们找到火锅的证据,应该说是比较确切的证据。比较早的是在西周时候。西周的鼎,有一种鼎它下面是做成空的,可以烧火的,然后上面一层就可以涮肉、煮肉。这种鼎,为什么叫它火锅呢?它并不大,它的高度也就是十多公分。因为当时的人吃饭,他是一个人一个小案子,他自己吃自己的,所以做成很小的这种火锅。后来在东周、在秦汉时候,也还有一些发现,出土一些火锅的材料。我们在西汉的时候,出土了很多青铜的器具,叫染炉、染杯,因为它上面就有铭文,说这个东西叫这个名字,上面是一个杯,这个杯平常是用来喝酒的。实际上这还是一种涮锅子,是一种火锅。染就是有涮的意思。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烤肉串。刚才我们已经看了一些图像,在汉代画像石里头,有一些烤肉串的图、一些场景。但是我们现在发现的资料,又看到在中原汉代时候,这种烤肉串就相当流行了,在很多画像石上面,都看到这种场面。
下面,我们再看点心。我们现在从考古来讲呢,发现比较早的证据就是唐代的,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唐代吐鲁番,新疆吐鲁番出的,这种花式点心几乎跟现在是一样的做法,它是用模子压下来的,然后再烤。新疆因为它气候比较干燥,它保存条件比较好,所以像这些食物都能够还原样地保存下来,颜色都是一样的。
我还想多提一下的就是罐头问题。罐头,我们知道是西方的发明,包括现在一些饮料都做成罐头样子。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罐头可能还是比较早的。在南方的楚墓里头,我们发现有一些陶罐密封得很好。外头用泥啊,用一些密封的材料,它里面的食物保存还非常好。后来,我还听说在辽墓,在其他一些墓里头发现了一些容器,也是密封很好,打开以后,里面的有些菜的颜色都还是青色的。所以,说明我们古代的密封食物的技术还是很高的。我认为,它就是古代的罐头。好,这是考古出土的一些食物的证据。
最后,我们就看看这些食具。从出土的这些食具,来复原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方法。我们传统的食具,应该说是比较有特点的。我们知道人类的进食方式,是可以划为三个比较大的集团:一个是手抓的,一个是用叉子叉食的,再一个就是用筷子来吃饭的。用叉子的人,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抓食的人是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许多地区;用筷子吃饭的是在东亚大部。中国人主要是用筷子吃饭的,这个传统应该说是非常古老,我们是筷子的发明人,是主要的使用者。实际上,我们不仅用筷子进食,我们还用勺子。而且,还有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我们古代还用叉子。
先说勺子。勺子的使用,应该说是最早的。从现在发现的证据来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在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里头有很典型的骨勺子,用骨头做的。在山东的沿海地区一些大汶口龙山文化居民里头,他们是用棒做的勺子,用棒,有一个勺子的形状,然后加一个柄就可以了。但大量地都是用骨头做的餐勺,有很多勺子在史前的时候,他们在勺把上都钻了一个孔。然后,勺子他是随身带的,可能就挂在腰里边,到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来用就行了。勺子,应该是说历史最为悠久。后来,筷子使用以后,它和筷子是配套使用的。在我们的餐桌上,一般传统地都要摆上这两种餐具。在河姆渡文化里头,就七千年前的餐勺非常讲究了,讲究的是用象牙做的,做成鸟的形状,非常精致。最早的金勺子,是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里头出的,而且这个勺子是个漏勺,就是说它不是喝汤用的,它可能就是捞羹汤里头的干一点的肉吃的。
下面,我就讲中国的餐叉。在距今四千年以前的餐叉,就是西北地区,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里头发现了一些这样的骨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