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的场面,还有烤羊肉串的场面,非常生动。
在画像石上,还有一些酿造的场面,比如说酿酒。甚至是有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有些画面上可能是表现做豆腐的场面。大家知道,豆腐呢!我们从文献上找不到更多的证据,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现在比较确切的,应该说可能是唐代以后五代、宋这个时候发明的。但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汉代是淮南王刘安,他炼丹过程当中怎么摸索出一套办法来,做出豆腐。在河南密县的一块画像砖上,发现了类似于这种场面。有的研究者说:“是。”它表现了一个做豆腐的全过程:磨豆子、给它沥浆、压榨,这些程序都有。但是有的研究者认为:“还不是。”这个证据还不是很足。但是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线索。
画像石上还表现了一些备宴的场景,把一些做好的食物摆在桌子上,准备主人来进餐。除了画像石以外,还有一些雕塑,我们叫它俑,叫陶俑,甚至有的是青铜雕塑,它表现的是一个厨师的形象。应该说,是从汉代墓葬里,就发现了有厨师的俑。在长江三峡里头,在三国时候的墓葬里头,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些厨俑,他们的打扮,他们的动作,他们做了些什么,都表现得非常具体。在宋代,厨娘的地位,那是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了。在一些资料上讲说,要请一位技术比较高的厨娘,那不是一般人请得起的,有的一些老太守都请不起。在元代,厨师已经有了比较标准的装束了,他的衣服,他有围裙,他有特有的厨师帽子,高高的,有点像咱们现在厨师戴的那些帽子。这说明厨师作为一个行业,他是社会上,应该说已经是很早就有了。
下面,就看一些食物。我们出土的一些食物,在考古里头发现了有保存非常好的。有一些食物,比方说,特别是马王堆出土的一些食物,它是因为密封得比较好,一些有机质的东西保存得都比较好:纺织品,包括这些食物在内。有些我们知道的:一些蛋,鸡蛋它放在箱子里头,现在蛋壳都非常好,都可以看出一个一个鸡蛋的样子来。还有一些兽骨、兔骨头什么的,这都是。肉已经腐烂了,就剩一些骨头了。另外,还有一些藕片。出土的时候,藕片一片一片,七个孔都看得非常清楚,保存得非常好。还有烤肉串,这个签子上面,竹签子上面还穿的东西,都看得出来。
在马王堆,更重要的是出土了一套竹简。竹简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放进墓葬里头的食物的名称,这些名称非常广泛,包含的内容有肉食、有饮料,有主食、有点心,还有果品、粮食、酒类,都有。从肉食制品来讲,里头包含的羹,就是放有肉的肉汤类的食品就有24种,原料有牛、羊、猪、狗、鸡、鱼,都有。然后,配上一些辅料,来做菜的。另外,有烤肉、有涮料,还有火腿、腌肉,都有。记得非常详细。还有一些调味品,调味品就有19种。说明当时的人饮食水平非常高了,质量搞得非常精细了。
我们统计了一下,如果按照肉食品,按照烹饪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7种、70款之多,这应该还不是当时人享受的全部的烹饪出来的食品。
下面我再讲第三点。第三点,就是说的我们出土的一些具有各具风味的传统食品,而且有很多食品是我们在文献上是查不清楚的。我想这里以出土的一些图像食物,来看古代的烤肉串、火锅,还有饺子、点心 ,甚至罐头这些食品,来说明古代的烹饪水平发展的高度。
我先说饺子。现在的资料可能早到春秋时候。我们在山东的春秋时代的墓葬里头,在一个铜器里头发现了几个饺子。当时刚出土的时候,揭开盖子一看,形状还是比较清楚,所以拍下照片来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你现在看就没有了。再有,一些雕塑上面,我们叫做俑,上面有表现了饺子的图像。像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在三峡里头出土的三国时候的一个厨俑 ,它的案子上就捏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饺子,而且是花边饺子,非常漂亮。
我们知道,在文献上讲,只能追溯到南北朝的时候饺子、馄饨的记录,但是考古可以把饺子出现的时间提前。比较完整的饺子是出在新疆吐鲁番,因为它比较干燥。唐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