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2)

李明安就不多说了,李鸣争给了李聿青一份名单,李聿青扫了一眼,当中有几个是正在江浙一带任职的将领。他略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这份名单的重要性。

若换了寻常人,外放之后势必两眼一抹黑,而有了这份名单,于李聿青而言,一切就大有可为了。

他神色复杂地看了看李鸣争,李鸣争端坐着,波澜不惊,看不出半 分喜怒。李聿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到底将那两个字吐出了口:“谢了。”

兰玉摩挲着手中的书页,想,李叔堂活着的时候,他曾有意使得李家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后来的确是父子反目了,李家三兄弟却因他,荒唐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无论在内如何互相看不顺眼,可当威胁逼近时,李家三兄弟却会一致对外。

李叔堂要是知道了,他们李家能有今日,只怕得捏着鼻子谢他。兰玉漠然地想。

李聿青离开北平那天,兰玉并没有去送,他坐在学校的教室里,台上是专心讲学的教授,他无意识地转着手中的笔,目光却被窗外掠过的鸿雁吸引住了。

入秋了。

窗外秋高气爽,是个好天气,正适合远行。

3

南下路远,李聿青打算先走一趟津门,自津门码头乘船南下。

李聿青知道兰玉不会来送他,可瞧见银环出现时,眼中还是闪过一抹期望。

银环却将目光投向了李聿青身后的闻今。

李聿青:……呵。

银环手中拎着一个包袱,脸颊红红,低低叫了句,二爷。

李聿青不死心,含糊不清地问,你们主子呢?

银环疑惑地看着李聿青,心想,二爷怎么明知故问,今日早上不是他亲自将人送去学校的吗?口中却老老实实道,主子在学校呢。

李聿青磨了磨牙,又问,他有没有说今日何时散学?

银环隐约察觉到了什么,目光游移了一瞬,说,如……如往常一般。

李聿青面无表情地看着银环,小姑娘被唬得捏紧了包袱,有点儿慌。柱子似的戳在原地的闻今轻咳了声,叫了声,二爷。

半晌,李聿青挪了两步,砰地甩上了车门。

等上车杯中已经了个包、伦武学在上、地拆了开去。

姑娘亲手缝的两身衣服,纳的几双鞋底,还挂了一个平安符,整整齐齐地叠着。

闻今嘴快咧到耳朵了。

李聿青闭着眼,耳边里尽都是闻今翻东西的声音,动静小,却在他耳朵里无限放大,李聿青越发心烦气躁。

闻今突然觉得后背凉飕飕的,旋即就听李聿青一把阴恻恻的声音,道,要不要二爷将你留在北平?

闻今险些顺口就说好啊好啊,话刚到舌尖,脖颈儿都凉了,忙肃然道,二爷在哪儿,闻今在哪儿。

李聿青冷哼了一声。

4

李聿青刚赴任杭城的那段时间里并不好过。

他横行霸道多年,在北平也顺风顺水,如今到了杭城,处处受人掣肘,担的又是个闲职,还是个空降的,顶不招人待见。

就连口音都相差甚远。

李聿青却硬生生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咂摸出了一点亲切之感。他记得兰玉初来北平,那时他还是他爹的九姨娘,持着那张温润如玉的皮囊,说话温声细语的,还带着股子南方的吴侬软语的意味。

杭城不乏扬州人。

不过几日,杭城官僚系统里的人就发觉这位北平城来的李二爷不但喜欢听扬州的小曲儿,就连对上扬州人也格外和颜悦色上几分。

李聿青闲来无事,还学起了江淮官话。他兴致勃勃地学了几日,说起话来京腔里夹杂着扬州话,很有几分不三不四的滑稽样,听得闻今神情都复杂起来。

在他看来,他们二爷哪儿是说扬州话的料子,那不啻于武松莳花,李逵浣纱,哪哪儿都写着怪异。

李聿青问他,自己学得如何?

闻今沉思许久,慢吞吞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