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诗,曹雪芹没有通过人物之口,来说出谜底,他希望读者通过精读细品,去长久体味。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浦东寺就是唐代元稹写的《会真记》里的那个普救寺,故事里张生和崔莺莺一见钟情的地方。这个诗的字面比较粗鄙,写的并不是公子小姐的爱情场面,而是丫头跟小厮偷情的事。诗句里的“小红”绝不是林红玉,过去时代,“小红”是对丫头的一种通称,诗文里常用来泛指小姐身边的丫头。它的谜底是鞋拔子――不用时被人吊起来,使用时勾引鞋后腰升平。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所对应是邢岫烟。

有人会说这太离奇了,邢岫烟难道跟人私奔了吗?邢岫烟没有跟人私奔。邢岫烟是一个很自爱,很有道德操守的一个女子。但是邢岫烟有一个丫头叫什么啊?想起来了吗?篆儿,篆儿这个音稍微变化一下是什么啊?拽儿,拽儿什么东西啊?就是鞋拔子。这个篆儿品质不是太好――有人马上会说,你这人真是的,人家书里面塑造一个角色,设计一个名字,你动不动就说人品质不好,你凭什么啊?我文本细读,我有根据。第四十九回,写“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儿为了吃东西方便,把腕上虾须镯褪了下来,结果被窃。首先被怀疑的是谁?并不是怡红院的坠儿,平儿后来到怡红院找到麝月,跟她说悄悄话,就告诉麝月,王熙凤和她自己,“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篆儿的穷而无志,让人一望而知。当然后来证明偷虾须镯的不是篆儿而是坠儿。

在曹雪芹写出的第一百回至一百零八回这个情节单元里,除了贾家覆灭的主线,也会有多条副线,描绘出复杂的世相人情。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邢岫烟是薛蝌的妻子、薛宝琴的嫂子,薛宝琴原要嫁往梅翰林家,没想到梅家也遭到皇帝清算,薛宝琴虽然尚未嫁过去,但也害怕遭到牵连,哥哥薛蝌就带着她暂避江南,邢岫烟在那段时间里只好一个人度日,亲戚全遭皇帝打击,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经济上原来就不富裕,到那时更加窘迫,丫头篆儿本来就是一个不怎么守规矩的,在那种情况下,就和某一个原来在贾府认识、后来卖到别家又逃出的小厮,相约私奔了,这就给邢岫烟的生活笼罩上更浓重的阴影。

最后一首,第十首叫做《梅花观怀古》,这首最重要,写来写去,薛宝琴就写到她自己了。梅花观和蒲东寺一样,是文学戏剧作品里写到的地方,说成古迹有点牵强,但是宽泛而言,算作古迹也无妨。薛宝钗刚看到她堂妹的这十首诗的时候,对后两首装愚守拙,意思是历史上无考,不如另作,林黛玉就打圆场,说戏里演过的,李纨支持了黛玉,说确实大家看戏听书都熟悉了,而且原来没有那样的地方,后来人们造出来附会,也是可能的,于是就没让宝琴另写后两首。

这首诗咏的梅花观,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的《牡丹亭》里,为女主人公杜丽娘建造的一处道观。对于书里的这群公子小姐来说,《牡丹亭》也算得一出老戏了。《牡丹亭》里有一段故事,表现梅花观里来了一个书生,叫柳梦梅,他在那儿拾到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个美女,他就拾画叫画,引出美女杜丽娘的游魂,详情我不细讲了,总而言之,他就爱上了画上这个女子,而且发现这个女子已经死去,就埋在梅花观里,他设法把这个女子从棺木中取了出来,这个女子就恢复如生,他们两个就形成一个好姻缘了。薛宝琴就据此写了这首《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作为灯谜诗,它的谜底是团扇。诗句表面咏叹的是戏里的故事,细一推敲,哎呀,句句都是在暗示薛宝琴她今后的命运啊。注意:“不在梅边在柳边”!当然,这个句子不是曹雪芹生造的,《牡丹亭》戏词里有这样现成的一句,作者汤显祖写这一句,他是为了说明书中的女主角杜丽娘,到头来要跟柳梦梅结合,因为柳梦梅名字里面既有柳字又有梅字。但是,曹雪芹把这句引在这里,他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