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又流产了,更发现宁国府贾珍跟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势力勾结在一起,竟大逆不道、图谋不轨,政局上出现了虎兕相逢、短兵相接的局面,皇帝率兵去剿,被围困,谋反方索要贾元春,皇帝在危急时刻舍弃了她,才得以喘息候到救援,那么回到京城,皇帝就把荣宁二府新咎旧罪一起算,而且更把宁国府当年藏匿秦可卿的事情定为“首罪”,一刀切下去,把贾氏两府灭掉了。在这个过程里,荣国府遭到第二波毁灭性打击的情况,应该是曹雪芹下笔的重点。
在荣国府从被查封进一步恶化到被查抄、贾政从停职交代转变为罢官判罪的情况下,曹雪芹会写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我的根据是什么?根据是过硬的,就是在第二十三回,古本《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一个细节旁边,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
二十三回开始不久就讲到,大观园本是为元妃省亲建造的,花那么大力,其实只是一个晚上的用途,用完以后,因为这是皇妃用过的空间,任何人不得擅入,只好把它封存起来。贾元春回到宫里后一想,这么好的一个园林,把它封起来,太可惜了,下一次省亲什么时候呢?说不清楚,因此就下谕旨,让贾宝玉,还有那些姊妹们,都搬进去住,把这个空间利用起来。
贾元春派太监来宣布谕旨以后,贾政和王夫人就召见公子小姐,向他们宣布这件事情。听到元春的这样一个谕旨,宝玉当然很高兴。后来他和林黛玉互通消息,问林黛玉想住哪儿,林黛玉说喜欢潇湘馆,他说自己喜欢怡红院,后来果然他们俩各自住了进去,其他一些小姐分住不同的空间,李纨带着贾兰住进了稻香村,里面还有一个拢翠庵,本来就住着一个尼姑妙玉。大观园从此就热闹起来了。
二十三回写这个事的时候,有一笔好像是很随便地那么一说,一般读者都容易忽略过去,就是在正房贾政说完话以后,让贾宝玉退出,他特别怕他父亲,在父亲面前浑身不舒服,一听让他退出,如临大赦,很高兴,“慢慢地退出去”――这是在家长跟前装样子――出了正房以后,就现了原形,向屋外的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去哪里?没搬进大观园之前,他是跟贾母住,于是书里面很明确地写出,他到了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等在那里,他一面跟袭人说话,一面就回到了贾母身边。通读前八十回后,你应该对荣国府的建筑布局,形成一个概念。从贾政、王夫人的正房出来以后,过一个属于王夫人院的穿堂门,就进入夹道,然后再到一个穿堂门,这个袭人当时倚着的穿堂门,是从这个夹道通向贾母院落的。针对这处文字,脂砚斋有很重要一条批语,叫做:“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什么意思啊?脂砚斋当时已经看到八十回后,看到一个全本《红楼梦》了,在全本《红楼梦》八十回后,有一个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扫雪拾玉的地点在哪里呢?就在二十三回所写到的,进贾母院的这个穿堂门外边一点。脂砚斋赞叹曹雪芹的写作技巧,说你看多妙啊,他在二十三回安排贾宝玉经过这个小空间,在八十回后的某一回,他恰恰就要利用这个小空间,生发出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脂砚斋指出这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安排,一丝不乱,就是说曹雪芹写到后来的时候,他没忘记前面所设下的这个伏笔,非常对榫。这条批语就再次说明,曹雪芹写没写完《红楼梦》呢?是写完了的。八十回后的文字,是不是曾经存在过呢?是存在过的。
关于荣国府的建筑结构,我要多说几句。曹雪芹写这个府里的故事,所安排的场景空间,不光是正房大屋、花厅厢房,他多次写到夹道、穿堂这些附属空间。对《红楼梦》我主张进行文本细读,你读的过程当中除了把握其中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矛盾冲突的发展,你还应该有空间感。读的遍数多了,你应该对他所描写的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建筑布局、空间状况,形成连续性的立体画面。
大观园咱们先不说,先说荣国府。荣国府的空间构造,大体而言,第一个部分就是荣国府的主建筑群,从府第正门进去以后,几进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