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探春远嫁是在清明时节。那时杏花开了,运河解冻了,长江和太平洋都比较平静,正好乘大船出发。

贾探春就这样告别了自己风雨飘摇的家园,告别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跟自己耳鬓厮磨美好相处的二哥哥和姐妹们,那气氛,应该是悲怆的。对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贾环,她一贯不喜欢,但是我想在真正离别的时候,她也会感到难过。至于赵姨娘,她可能还是不认。

到这儿呢,《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女性,通过我前面的讲座和我这次讲下来,只剩下王熙凤和巧姐母女,还有李纨,没有专门加以探讨了。下一讲,我将向大家来讲述八十回后,关于王熙凤和巧姐的真故事。关于王熙凤,历来人们对她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我还能有什么独家的讲述呢?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在八十回后,在第九十一回和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里,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出现,叫做“王熙凤扫雪拾玉”。王熙凤怎么会扫雪?王熙凤拾到了一块什么玉?请听下一讲。

第九章 第九十一回至第九十九回之谜[2]――王熙凤、巧姐之谜

一位红迷朋友找到我,说你要讲王熙凤了,王熙凤可不好讲,过去分析研究这个人物的著作太多了,你还能有什么新鲜的?我一听,一开始有点二乎。我读过很多研究王熙凤的著作,包括一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写了一大本《论凤姐》,他掰开了揉碎了,从各种角度分析王熙凤,我从中受益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能用自己独特的角度,为大家提供比较新鲜的见解。讲王熙凤,我重点讲她扫雪拾玉。

有人一定会疑惑了,王熙凤扫雪?说前八十回里,哪有王熙凤扫雪的镜头?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也没有王熙凤扫雪呀。她还拾玉?拾哪门子玉?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我先不把我的根据抛出来,先跟你稍微温习一下,第五回里,关于王熙凤的册页上的图画和判词,对王熙凤的命运走向,是怎么预言的。那画大家都记得,是冰山上一个雌凤。冰山象征表面巍峨坚硬的贾氏家族,会经不起烈日的炙烤,雌凤当然就是王熙凤,一旦冰山融毁,她必同归于尽。判词呢,使用了拆字法。关于王熙凤的这个判词,特别能体现出拆字法的妙处。第一句“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就是把繁体的“”字拆开成为两个字。“末世”与画上的冰山正好对应。第二句“都知爱慕此生才”,说明曹雪芹虽然写了她很多罪恶,王熙凤做了很多坏事,不雅之事,但是总体而言,算得一个巾帼英雄,一个女中豪杰,作者对她不是全盘否定,甚至于对她还充满了欣赏和肯定,并且也相信读者对于这个艺术形象,到头来还是会爱慕惋惜。特别是写她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把她的管理才能、杀伐气派、鞠躬尽瘁、游刃有余,描绘得淋漓尽致,在那一回最后,干脆发出这样的赞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判词底下这一句,也是典型的拆字法,但不像“凡鸟”那么好懂,历来读者有争议,叫做“一从二令三人木”。最后一句叫做“哭向金陵事更哀”,预言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是死在哭向祖籍金陵的路途中,那可能要超出我们现在所讲的九十一回到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了,这个以后再说。

现在专门来探讨一下,什么叫做“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一句,实际上概括了王熙凤和贾琏他们二人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一从”,从前八十回我们看出来,贾琏是一个怕老婆的男子,对强悍的王熙凤基本上是依从的。第二个阶段叫做“二令”,就是由于王熙凤做了一些亏心事,被皇权宗族追究,她的气焰高不起来了,她和丈夫贾琏的关系,就从她让贾琏服从,变成贾琏向她发命令,她得服从了。到第三个阶段,更凄惨了,叫做“三人木”,这是拆字,什么叫“人木”?一个单立人,一个木,休字。什么叫“休”啊?过去男子把自己的妻子强行地解除婚约,休妻,叫休了。所以王熙凤她最后是被贾琏给休掉了。

这在前八十回里是有伏笔的,凤姐过生日,贾琏去和下等女人偷情,暴露了,“变生不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