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名字的时候,他在如何设计谐音寓意上,这么叫好,还是那么叫好?是来回斟酌的。那么另外一种她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呢?叫甄英菊,菊花的菊。

菊和莲两个字差别很大,不可能是抄书的看错了、抄错了,何况也不止一个古本上是甄英菊的写法。那么有人就会跟我讨论了,说甄英莲谐音含义是很明确的――“真应该可怜”!甄英菊有什么谐音含义呢?是有的。脂砚斋告诉我们是有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真可以用这个角色来照应全局”。

在第一回,写到甄士隐抱着这个小女儿在街上看热闹,这个时候就来了一僧一道,这一僧一道一看甄士隐抱着小女孩,和尚就说了:“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一个父亲抱着心爱的女儿,听到这话,当然觉得是疯话。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谶语,是宣布一个不祥的预言。在这个地方脂砚斋就有批语,而且一批就情绪激动,就一句接一句。他先说“八字屈死多少英雄”,哪八个字?就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有一种生命是悲剧型的,虽然有了这个命,但是一点运气都没有,甚至从根上就没运,而且运势还不是慢慢地变坏,是很快的就没有好运,就落入苦运、厄运。还不光这个生命自己受苦,还要累及爹娘。书里后来写到,甄士隐夫妇丢掉女儿以后,遇上一场火灾,他们小康生活也就结束,走向没落,甄士隐后来渐渐露出了下世――就是离开世界死掉――的景象。因此脂砚斋他就大发感慨,他就说:“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一把眼泪洒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就是说他看见作者,把这八个字赋予了一个闺阁中的女性,就不由得联想到男子,他前面所列举的那些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一般都是男性充当,当然也偶有女性,但那时是一个男权社会,重要角色一般都由男性担任。男性里会“屈死多少”,令人感叹。但《红楼梦》这部书是献给女性的,一开始的“楔子”里就宣称:“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闺阁中本历历有人”,那么这些闺阁女子们怎么样呢?都“遭逢此数”,作者就用开卷所写的这个女子,来照应全局。

脂砚斋更明确地指出:“看他开卷所写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生,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这句话太重要了。它就告诉我们,《红楼梦》这部书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它是全方位来展现探究人的命运的。书里所写到的“金陵十二钗”,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她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那也是书中其他青春女性的共同的不祥之兆。作者是以此托言寓意,甄英菊这个命名方式,就意味着曹雪芹是一度打算强调,后来被叫做香菱的这个角色,她具有照应全局的特性。

尽管后来大量版本里都是甄英莲的写法,但至少有两个古本里是甄英菊的写法,以及脂砚斋相关的批语,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整部书的悲剧性内涵,是极其重要的。曹雪芹一度决定把这个角色定名为甄英菊,就是要用她笼罩全局,她不仅照应《金陵十二钗》册页里面所有的女子,她也照应那个社会被屈死的男士。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无论是忠臣孝子,无论是仁人志士,也无论是词客骚人,凡是具有正面价值的人,几乎都没有好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产生悲剧的人物。所以《红楼梦》他写的是时代,是社会,是有价值的生命的生存与毁灭,不是只表现一个爱情和婚姻的局部悲剧。这是我们读《红楼梦》第一回,读到甄英菊或甄英莲出场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从中体会到的。如果过去没有体会到,应该通过重读、细读,从这个角度来体味、来思索。

那么现在来探究曹雪芹的第八十一回,他是怎么来写香菱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咱们又说到高鹗的续书――我一再声明,我是愿意平心论高鹗的,高鹗的续书在表现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方面来说,是过得去的,有些段落,甚至可以说写得很不错。但是高鹗完全没有能够理解曹雪芹第一回的立意,无论他看到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