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了她一眼。

就一个经期封印的事儿,还给她觉醒了一点“女性意识”了。

真是怎么看怎么和裴大小姐格格不入的东西。

姜颜林一直能感受到,裴挽意是个没什么性别意识,也更谈不上对同性别者有共情能力的人。

先不论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形成的。

光是让她对周围的朋友共情,她都未必能真的做到。

就像她和埃尔的关系说差也不差,否则就不会被埃尔一句话叫去聚餐,也不会在埃尔失恋闹分手的时候,天不见亮就去看情况。

但她这些行动的本质逻辑是由利益驱动的。

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交形象是裴挽意的生存技能,也是组成她这个人的重要构成,对埃尔的这些朋友间的照应,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感情的投射,姜颜林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需求”。

裴挽意需要社交,需要朋友,需要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她周围填充生活空隙,却又最好别是和她一样底色的人,不利于掌控,也难以维护交情。

前不久两人拌嘴的时候,姜颜林还对她的那一句刻薄的“发情男”印象深刻。

裴挽意现在已经能在姜颜林的面前脱口而出这种评价了,一方面意味着她逐渐在姜颜林这里放弃了遮遮掩掩,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对埃尔的评价。

哪怕这评价很难听,但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针见血。

所以裴挽意很多时候其实都对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她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人,还继续跟对方打交道,并且维持着不错的朋友关系。

说明她并不在意对方的人品和行为,只要不影响到她自己,甚至对她的社交人脉有益处的话,她都会做到视而不见。

直到她开始在意姜颜林,以及姜颜林和埃尔相遇时的那点纠缠了,才会抓住埃尔的那些不堪来加以利用。

因为这时候,埃尔触及了她的利益,就不再是一个对她来说无伤大雅的朋友了。

姜颜林越是在旁观察她,解读她,就越能品尝到她的复杂与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