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但像裴挽意这样有时候矛盾到看似不自洽的人,其实在生活里不怎么常见。
姜颜林其实能感觉到,上一次埃尔闹分手的时候,当着裴挽意的面又跟可可复合的这件事,是让裴挽意非常不爽的。
她回到家之后的低气压和不高兴的情绪,已经到了不怎么去隐藏的地步。
虽然姜颜林觉得她也有借机卖乖的嫌疑,却还是能感受到,她那时候对埃尔很失望。
没错,就是“失望”的级别。
普通人面对好朋友的这种行为,顶多就是一边担心对方受伤害,一边觉得干涉他人的感情生活非常麻烦,吃力不讨好。
聪明点的就会避开相关话题,或者敷衍应对,秉持着“别死我家门口就行”的心态。
笨一点的可能就会因为发现自己对这个朋友来说只是个垃圾桶,还不如一段烂桃花重要,从而感到受伤和怒其不争。
裴挽意却并不是这两种类型,她单纯的就是对埃尔感到了失望。
这种失望甚至都不是因为埃尔遇到了烂桃花还执迷不悟,所以她怒其不争。
她的失望,在姜颜林的解读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我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成本,你却为了这么一个人,毫不考虑我的感受。
也就是说,在埃尔选择和可可复合的那一瞬间,他的行为就无异于把可可看得比裴挽意这个朋友更重要,这才是裴挽意感到失望的原因。
但这种失望的本质,姜颜林更愿意称之为对事态脱离掌控的不满。
裴挽意未必不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德性,他就是不断在寻找这种快餐式的恋爱,阴沟里翻船也是在所难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需求罢了。
可是她知道 ,不代表她能允许埃尔当着自己的面搞这种“背刺”行为,因为对她来说,她的感受必然是优先于埃尔的需求的。
这也就意味着,裴挽意从头到尾,都并不能共情埃尔这个人。
男性的朋友,她无法共情,看起来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女性的朋友,她就能共情了吗?
小诺和她未婚夫的事情,让姜颜林很确定,裴挽意一样是不能的。
当小诺和她的未婚夫同时是裴挽意的朋友时,男方在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里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欺骗自己的爱人的同时,还要拉着裴挽意一起去做那件骗人的事。
虽然后来姜颜林也多少了解到,那是因为裴挽意跟男方的关系更熟一点,他都这么恳求了,裴挽意也没办法强硬地拒绝。
但姜颜林越了解裴挽意这个人,就越觉得,她的不拒绝也不是因为能理解男方的感受,而是不想伤了朋友间的和气。
因为她一旦在这种救命的关键时刻拒绝,对方就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信任她了。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裴挽意是比任何人都深刻了解的。
与其因为这么一件在她看来很小的事情,破坏了她在好朋友那里的“价值”与“形象”,裴挽意权衡利弊之下,自然会选择帮对方这个忙。
那么小诺的感受,她想来也是没怎么去考虑的。
姜颜林后来甚至能隐约猜测到,小诺对裴挽意的报复和敌意,都是因为察觉到了裴挽意那藏得很深的“事不关己”的心态。
男方和裴挽意的关系更好,也就意味着比起小诺这个人,对裴挽意来说,维护和男方的交情更有价值。
而被欺骗隐瞒的小诺,明明也是裴挽意的朋友,她却没有看出来这件事说得严重一点,和骗婚也没什么区别又或者,聪明如裴大小姐,看不看出来也并不影响她如何抉择。
在这样的人生大事上,姜颜林始终觉得,裴挽意但凡对小诺有一丁点的共情能力,都不会去帮助推动这么一个错误到离谱的解决方案。
以至于后来裴挽意纵容小诺的屡次报复,在姜颜林这个旁观者的视角里,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冷眼旁观。
她的痛苦和挣扎,仇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