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剩下的炸野菜包好。

“这东西油大,我带回去做菜的时候放里,全家都能吃到有油水的饭菜了。”

这人讲的可怜巴巴,但其实这是三年大旱后吉县百姓们面对的普遍情况。

一文钱能为家里添置一点油水,百姓们还是乐意的,就都凑上来买。

南大郎不得不道:“大家若想买炸物,自己回家拿碗,几文钱的,咱家不送油纸,超过十文才给油纸包着。”

离的近的人就赶紧跑回去拿碗,离的远的,想要南大郎送张油纸,南大郎不肯。

他这小买卖,卖的不过就一文两文,再各个送张油纸,那不但不赚钱,恐怕还要赔钱了。

南大郎说什么都不肯送,众人也无法。

很快南大郎带的东西就卖完了,南大郎便收了摊子。南大郎没直接回家,而是转而去了铺子里。

南家在街上买了几间铺子,随便选了一间门脸就开门做起了生意。

南大郎进来,苗氏瞭了瞭眼皮,“都卖光了。”

“对,很多人买。”

苗氏也就随口一问,根本没放在心上。南大郎会去集市上支摊子,也不是真为了卖炸物,不过借此宣传他们家的油罢了。

告诉百姓们,他们家的大豆油没有别人家的那股子大豆油味,还比别人家便宜,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人愿意上门来买大豆油。

但是这并不妨碍炸物受欢迎,当吉县百姓拿到第一个月工钱,许多工人们结伴来南大郎这里买炸物。

“我早就听说你家炸物了,可惜之前手里没钱,只能馋着,今个放工钱了,我定要买上些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