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的老乡。
当年的毕业大学生里,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毕业生首选是出国,其他大学里,大四无非两个出路:一是考研,二是就业。
当年考研还没现在这么热,选择考研的还很少,被保研的就更少。这位老乡正是被保送了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
当年,工作的看不起考研的,觉得读研浪费生命,宁愿蜷缩在象牙塔里;同样,考研的也不认同工作的,认为工作的没志向,对学术没有钻研精神。
所以,研究生老乡没有附和。大家接下来当然是请教签约历程,没等学长答,研究生老乡抢先问了个问题:“工资有多少啊?”
中xx局虽然是国字头单位,可企业集团下属n多单位,每家单位都有上万职工,收入数据肯定不那么可喜。
收入问题大家更关心。这回大四学长没答,一来收入确实涉及隐私,二来收入不那么值得夸赞,说出来听不到大家由衷的“哇”。
研究生学长顺势转移了话题,说到他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
这位研究生说,他的导师在工业设计有研发资源,认识中科院的xxx,还是xx学会的执行理事,和xx大学的xxx、xx大学的xxx是同学,他们正在做的这个项目,准备参加今年的“挑战杯”。
话题一下子转到了学术领域。这是考研派和就业派的暗中较量。
他刚才提到的人名里,有几个,哪怕是大一新生,也应该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