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云点点头,“嗯,还有吗?”她提到的问题,正是市里想专门成立轻工业局的原因之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前赵副主任分管工业的时候,轻工业就已经被其他地区追赶了。轮到她接手时,差距更小,估计再有一两年就可能被赶超。但滨江在工业上一直是老大哥,如果哪天真被其他地区超了过去,那整个滨江领导班子都脸上无光。尤其她这个分管领导,保不齐会被千夫所指。所以,看到省里的那份工业排名以后,她才萌生了设立轻工业局的念头。但组织部门推荐的局长副局长人选,都不让人满意。好几个都是熬资历的关系户,报纸文件上的官话一套一套的,真让他说点有用的就开始支支吾吾,说不到点子上。这个叶满枝虽然有点滑头,但至少是科班出身,真正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能看到问题,也敢说几句真话。叶满枝不知领导心中所想,反正她已经打定了主意,走出这间办公室就装傻不认账,因此她有什么说什么。比较委婉地指出了几个问题。滨江现在的轻工业,别说跟北京上海天津比了,连省内其他地区都要赶上来了。她平时的精力都放在自家单位,对市里其他工厂的情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饶是如此,她仍然不紧不慢地讲了半个钟头。彭静云对此没给出任何评价,颔首说:“叶主任先回吧,你提的问题我再考虑考虑。”叶满枝与对方告辞,离开了办公室。*四月初,市革委会发出通知,成立滨江市革委会轻工业局,任命叶满枝同志为局长,张百能等四位同志为副局长。一石激起千层浪。拖拉了好几个月的轻工业局居然真的成立了?以后全市所有轻工企业,包括造纸、食品、家电、发酵工业、日化、制笔、轻工机械、玻璃搪瓷、电光源、木材、军工配套等等,全都要由市轻工业局归口管理。各企业领导要跟归口单位处好关系了。而轻工业局的第一任局长是谁呢?居然是叶满枝!叶满枝在滨江工业系统内是个名人,大家给她的评价比较统一特别能干一女的。但是,她再能干也只是个企业负责人。凭啥让她当市轻工业局的局长啊?以前跟叶满枝平级的那些人,心里都开始冒酸水了。从前大家都是兄弟单位的领导,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结果这女的突然窜上去当了主管领导,这谁心里能舒坦?曙光厂这两年发展得还不错,但我们也挺好呀,曙光厂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得了一个全国先进集体吗?……好吧,这个确实是比较厉害的。一年到头,全省只评出一个全国先进集体。只凭这项荣誉,叶满枝坐上局长位置还是有些说服力的。外人还只是看热闹,而对曙光厂来说,这个任命无异于一场地震了!田春山离开的时候,大家虽有不舍,但是并没觉得厂里离不开他。可是,叶满枝在厂里呆了近十年,继任一把手以后,带着曙光厂一步一个台阶,连全国先进集体都拿到了!对很多人,尤其是刚进厂的年轻职工来说,叶主任是厂里的主心骨。如今市里要把叶满枝调走,不少人都慌了神。苗素芬拉着她的手说:“叶主任,你咋说走就走呢?”“我不走你们咋进步啊?”叶满枝开了句玩笑,又说,“咱们曙光厂干出了成绩,所以老田和我接连被市里调整了。这是上级对大家的认可!同志们照着这个势头继续发展下去,肯定错不了!”“你这一走,我都不知道以后怎么办了!”“那有啥,曙光厂归市轻工业局管理,你有事没事都可以去我那里坐坐。”叶满枝笑道,“我参加工作以来,一大半的时间是在曙光厂度过的,我肯定也要时常回来。”她单独找康健和黄河谈了话。曙光厂刚做出成绩,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过,现在正是巩固成绩的时候。为了让曙光厂平稳过渡,她已经向组织部门推荐了康健和黄河担任一二把手。当初曙光厂建厂时的班子成员,就只剩康健和黄河了。希望他俩能带着曙光厂继续高速前进。“为广东和天津仿制的生产线,已经提前收了人家的定金,这是省际合作,关乎本省的信誉,所以仿制工作一定不能停,遇到啥困难可以来轻工业局找我。”任命还没下来,但两人都点头答应了。叶满枝又找了潘昆仑,“潘主任,我离开前,帮你提个总工吧?”以前由康健兼任厂里的总工程师,如果康健当了一把手,再由他兼任就不合适了。潘昆仑却摇头说:“算了
第51章(37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