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9 / 70)

她一手扯着横幅,一手举着酸黄瓜罐头,余幽芳的两只手上分别是山楂罐头和婴儿饼干。余总工的表情比较正经,但叶满枝正眯着眼睛冲镜头笑呢!小叶厂长心想,她当时咋那么高兴,笑得咋那么喜庆呢,与余总工摆在一起,显得她有点傻乎乎的。不过,能登上报纸,还是《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让她心里的欢喜陡然达到顶峰。她盯着照片,感叹道:“新华社记者的照相机真好,把我俩拍得真清晰呀,后面几个职工的脸也挺清楚的,熟人都能认得出来!”吴峥嵘好笑地附和:“嗯,拍得确实挺清楚的。”叶满枝正想说,应该多买几份《人民日报》,把上面的图片剪下来保存,目光下移时,却倏地定住了。只见这张图片的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滨江食品厂的女工参加游行欢度国庆。”叶满枝瞄一眼照片,再看看小标题。被收入镜头的所有人,包括她俩身后的几名职工,居然全是女同志!如果把她们看成真正的女工来解读这张照片,那她跟余幽芳确实挺淳朴的,笑容里满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喜悦!她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间里度过,余幽芳作为总工艺师,下车间的时间也不短。说她俩是食品厂女工,没毛病!反正能上报纸就是好事,叶满枝没那么挑剔,珍惜地将报纸收好。等她闺女带着报纸去幼儿园显摆完,她就可以将这张照片保存起来了。*国庆游行结束,献礼也完成了,食品厂全年的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牛恩久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完成生产任务上。几个副厂长的神经也都紧绷了起来。大家都有包干任务,年底干部考核的时候,除了各自分管的工作,还要看包干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今年还剩不到九十天,一些比较先进的车间,已经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提前进入1965年了,比如酱菜车间和面包车间。而大部分车间的生产任务还没完成,需要拼命赶工。厂长牛恩久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提出了“革命加拼命,永远站排头,干部能下海,群众能擒龙”的口号,呼吁大家大干快上九十天,务必要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所有包干厂长要去车间跟班劳动。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在厂里干开了。叶满枝包干的两个车间糖果和罐头车间还是比较危险的。糖果车间的问题相对简单,为了给春节备货,每年都是最后一个季度的任务最重,大家只要按照生产计划科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搞生产就好了。但罐头车间的设备不足,目前只有三套半的设备,若想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必须三班倒。一个班次八小时,机器全天不停车。叶满枝几乎天天在车间里泡着,而与她一同泡在车间里的,还有牛恩久。“牛厂长,要不你回去歇一歇吧?”叶满枝提议,“这里有我看着。”“没关系,罐头车间的生产任务重,我亲自过来盯一下。”牛恩久坐在车间的角落,翻看着罐头车间制定的那些新制度。叶满枝:“……”生产进度紧张,有个人帮她分担一下,确实能让她轻松不少。但这个人最好不是老牛厂长。她这小半年在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几乎每天都来车间转悠。那些新制度也是她邀请陈谦,与职工们一起制定,并多次调整的。相处的时间长了,大家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起来。车间里有什么紧急的事,车间主任和职工会习惯性地找她商量。叶满枝隐晦地给车间主任提过醒,让他多找牛厂长请示汇报。《鞍钢宪法》没在全厂推广之前,她还想跟牛厂长保持良好关系,维持住团结的表象。可是,请示过牛厂长以后,牛厂长给出的指示,有时会与车间的新制度相悖。比如,为了节省生产原料,降低成本,制定调味组岗位责任制的时候,要求每班剩余的汤汁不能超过20公斤。但牛恩久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白班的调味组要多调汤汁,中间不要因为汤汁不足而耽误生产,用不完的可以给另两个班次用。这就导致白班的汤汁剩余过多,让后面两个班次不好掌握分寸。夜班的汤汁有时不够用,有时调多了,反而还要被班长记过。夜班调味组的组长找了叶满枝好几次,想让她给大家拿个主意。叶满枝能有啥主意?她总不能跟牛厂长说,我们车间都定好制度了,你别来瞎指挥了。牛厂长来跟班是出于好心,帮她分担压力,况且她还要跟老牛维持团结呢!叶满枝想了几天,对牛恩久说:“厂长,咱们罐头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