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47 / 52)

销科那个新来的孟烈,都有可能是她搞进来的。叶厂长没办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自己的意图几乎都实现了。这还不够让其他人提高警惕吗?牛恩久将叶满枝一竿子支到上海去,十有八九是不希望她在汽水厂的事情上瞎搅和,顺便给那个《鞍钢宪法》降降温。*叶满枝还不知班子成员已经将她近期的表现反复研究过好几遍了。她要去出差,手头的一摊子工作当然要交接清楚。其他工作她不担心,就怕《鞍钢宪法》落地不顺利。所以,她将罐头车间的包干工作,暂时托付给了她的盟友预备役陈谦陈副厂长。能否将人拉拢过来,就看陈厂长这回的表现了!安顿好单位的工作,她还得回家安抚粘人精吴玉琢。不过,她今天下班回老宅的时候,吴玉琢终于不再扮演噘嘴鸭子了。人家甚至还关心地问:“妈妈,你买车票了吗?哪天去上海呀?”“这周六。”吴玉琢背着手在她面前转了几圈,然后将手伸出来,神神秘秘地往她怀里塞了几个信封。“谁的信?”“上海的,”吴玉琢小同志神气道,“我太爷说,只要有这个,我就能去上海!”叶满枝将几个信封挨个看了一遍,全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发来的。“爷爷,这是什么呀?”她看向老神在在的老爷子。“呵呵,这家是出版发行《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社,当初编辑修订这套书的时候,向全国人民搜集选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言也参与过这个活动,给出版社写过信。”当时重孙女写字还跟狗爬似的,信件要么是他代笔的,要么是有言用拼音写的。反正给出版社提供了不少问题。这些信件都是出版社给他们的回信。“现在不是在提倡什么学习科学知识也要革命化嘛,可以让有言去上海那个出版社好好学习学习。”叶满枝头大地问:“爷爷,这样能行吗?”“肯定行!”老爷子信心满满地说,“陈副校长他孙子,也给出版社写信了,那小子前几个月就是这样去上海的!轮到咱们有言这里,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你拿着这些回信去街道办开个介绍信,就说咱们吴玉琢同志思想进步,也想搞那什么革命化。反正她坐车不要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见识见识也好,到时候让吴峥嵘想办法安排她。”叶满枝瞅一眼抿嘴偷乐,身高还不到一米的吴玉琢。这小屁孩能有啥进步思想啊?

第158章 上海之行

“旅客们请注意, 前方到站是我们祖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听到女乘务员的播报,叶满枝在闺女屁股上拍了拍。“别看了,看了一路还没看够啊!把你的地图和介绍信收好, 咱们准备下车了!”她带着吴玉琢, 从滨江到北京, 又从北京转车来上海,三四天的时间, 车外的风景她早就看腻了, 但她家小崽却能盯着窗外一直看。也不知道有啥可看的。吴玉琢坐回妈妈身边, 喜气洋洋地说:“我要把路上见到的都记下来, 回家讲给我太爷太奶、姥姥姥爷、车车哥、球球哥, 还有伊伊听。”“那你应该把路上见闻写进日记里,让他们看你的日记。”“我球球哥能认的字太少啦,我还是记在心里吧, 回家讲给他听!”吴玉琢有点苦恼地叹了口气, “不知道姥爷到时候还在不在家,要不我还是写日记吧,他要是去了三线, 我就把日记装进信封里,让小李叔叔寄给他。姥爷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还没确定呢,你叹什么气!”叶满枝拿出梳子, 给自己和闺女重新梳了头发, 打算精精神神地去见上海人民。不过,她心里对老叶的事也有点犯愁,南下这一路上, 总要拿出来琢磨琢磨。她带着孩子来上海是大事,出发前当然要跟父母交代去向, 而且还得把家里的存折和贵重物品交给常月娥替她保管。但她俩回军工大院的时候,却听说656厂响应中央号召,要调集人员和设备内迁援建三线。这会儿支援三线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很多一线单位都无条件择优,向三线派遣人员。老叶是贫农出身,又是工人阶级,全国解放让他过上了好日子。所以,他向来把主席同志的话奉为圭臬。主席同志一说要备战备荒,他就热血上头,主动举手报名了。如果厂里接受了他的报名,那他马上就会跟着大部队去西南援建。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家里扔下了一颗原子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