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占便宜摘桃子啊!”陈谦嘀咕了一句,又问,“厂长,工业局想怎么合作啊?咱们有厂房,有设备,工业局能出钱还是出啥?既然是合作,总要出点东西吧?”牛恩久说:“他们出不了啥,但张局似乎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其他人顿时露出恍然神色。原来如此。关于这条生产线的归属问题,主要由李副厅长和夏竹筠拍板决定。但这两位副厅长的发展理念完全不同。夏竹筠比较倾向于将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充分发挥名牌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像中央试办的托拉斯企业一样,在省里打造一个龙头企业,放在全国也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李副厅长觉得应该全省均衡发展,不能把好事全让滨江占了,这两天频频接待德化专区和中江专区的同志。看样子不太想将生产线留在滨江。双方的分歧不小,这事绕来绕去,最终可能还是得由罗厅长拍板。如果市工业局的张局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那确实可以合作。然而,叶满枝心里却对张局的作用保持怀疑。她正色道:“厂长,我觉得与市局合作没问题,但是市局如果只出一张嘴,那可不行。大家别忘了,咱们是由工业厅直管的,如果与市局合作开办汽水厂,必须有明确的占股比例。哪怕只让工业局占一股,都要跟厅里解释清楚,这一股是因为什么给出去的。要是厅里问起来,咱总不能说市局出面公关了罗厅长吧?”那可就让人笑掉大牙了!陈谦呵呵笑了出来,“叶厂长说得对,既然想合作,那市局总要拿出一些诚意。第二食品厂的厂区面积小,显然不可能装得下一个汽水厂。市局为第二食品厂争取这条生产线的时候,八成已经做好了新建厂房的准备。”“他们不是想合作嘛,行啊,我还觉得咱们厂区里有点挤呢,不如让市里出钱在咱们厂南边那块空地上盖个新厂房,搞个分厂,这个分厂以后就专门生产汽水。”牛恩久严肃着脸不说话。他们之前想跟市局合作申请生产线,市局那边百般推脱。如今眼瞅着第一食品厂拿到生产线的可能性变大,市局又改了主意,想跟他们合作。这让牛恩久心里简直腻歪透顶。他不想让市局占这个便宜,但食品厂的不少业务要受地方上管理。要是拒绝人家递来的橄榄枝,九成九要得罪人。叶满枝笑道:“其实陈厂长说得有道理,咱们厂区里确实比较拥挤,为了争取汽水生产线,咱们可以暂时占用罐头车间,可是厂里的罐头业务不能落下,要是以后有了新的罐头设备,那生产场地又是个问题。不如考虑一下与市局合作,咱们双方各出一点钱建个汽水厂,当作咱们食品厂的分厂。”无论谁出钱建厂,用的都是国家的钱,市里愿意掺和就让他掺和呗。能搞个分厂,还能跟市局打好关系,其实不吃亏。老牛可别钻牛角尖啊!她说的这些,牛恩久当然都知道。可是合伙办分厂不是那么简单的,市局出了钱,能不抓人事权吗?叶满枝能猜出一点他的心思,当时没在会议上说什么。会议结束后,她单独去了一趟牛恩久的办公室。“厂长,咱们总要为以后考虑考虑。现在拒绝市局不要紧,但是万一以后食品厂被划拨地方管理了,咱们厂的处境难免尴尬。”牛恩久警觉地问:“叶厂长,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难道工业厅要将第一食品厂下放到滨江了?叶满枝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有备无患嘛。你想想,十年前,工业厅下属企业多达上百家,但是几年间纷纷下放给地方管理了。省厅现在直接管理的要么是重工企业,要么是制糖、纺织、皮革这类比较重要的轻工业。食品厂只剩咱们一家了……”万一哪天厅里改变主意,将食品厂也下放地方管理了,那市工业局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现在仗着有省厅撑腰,可以拒绝市局,一旦以后落到人家手里,那可就尴尬了。牛恩久:“……”*或许是着急拿到那条生产线,也或许是听了叶满枝的劝告,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牛恩久最终还是代表厂里与市工业局谈了合作。双方一起向省厅争取这条生产线,一起建分厂。但老牛曾经合并了好几家工厂,对此也算经验丰富。与工业局谈条件的时候,他要求工业局一起出钱盖新厂房,否则厂里无法与省厅交代。而且利润分成从分厂落成以后开始计算。在此之前,先在食品厂的罐头车间里生
第45章(41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