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5 / 55)

见闻。还提到了最近很火的“一厘钱”精神。“北京当地的好几家报纸都报道这个一厘钱精神了,宣传特别到位,连长安大戏院都排了一出现代戏宣扬一厘钱精神……”说到这里,叶满枝扑棱一下从自己的病床上坐起来,望向对面的夏竹筠。“领导,您说咱借助媒体的力量咋样?”“嗯,怎么借助?”“就是让报纸报道咱们想跟北京的企业搞生产竞赛呗。”叶满枝异想天开道,“咱们在报纸上发一个类似于战书的告示,代表省内的企业向北京的企业广发英雄帖。将咱们有意向参加社会主义生产竞赛的企业罗列出来,而北京这边,谁有意愿参加同产品竞赛谁就报名呗。”夏竹筠没对她这个堪称大胆的想法给予评价,只是冷静地说:“本地报纸在刊印之前会由相关部门审核,如果人家不想搞这次竞赛。你广发的英雄帖,很可能无法发表。”叶满枝:“……”哎。她又丧气地重新躺回了枕头上。在同一个病房里同甘共苦了两天,叶满枝与夏竹筠已经很熟悉了。这会儿便少了几分顾忌,直截了当地问:“领导,要是有报纸能刊登‘英雄帖’,咱们刊登不?”夏竹筠沉默了很长时间,权衡过利弊以后,爽快地说:“可以。但是像你那样直白地跟人家下战书肯定是不行的,要好好斟酌,措辞要更委婉一些。”“那我明天想想办法,找一家不受本地监管的报纸。”夏竹筠在医院挂了两天水,之后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回到驻京办以后,叶满枝将她送回房间,然后跑去楼下,找了驻京办接待处的黄处长。“黄处,咱们驻京办能联系到《人民日报》或是《青年报》这种大报的记者吗?”黄处长说:“我跟《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有联系,不过最近市里有几个大活动,人家在外面跑新闻,未必能约得上。夏厅再有三天就该启程回滨江了吧?”叶满枝点点头。他们这次的北京之行总共六天,前三天开会,后三天处理社会主义竞赛的事宜。原本时间挺充裕的,没想到会遇到意外。北京到滨江的火车,每周只有一趟。如果火车票改期的话,他们又得耽搁一个礼拜,夏竹筠不可能在外面逗留这么长时间。叶满枝在心里快速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脉。她有俩同系师兄被分配到北京的大单位了,不过人家刚来北京两年,未必能联系到报社记者。除此之外,她在北京只认识五个人,一个是她小姑子吴岫岚,另外四个是吴峥嵘的朋友。相比于还没见过面的四位朋友,找小姑子吴岫岚显然更靠谱一些。岫岚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的化学研究所工作,兴许能有点高级人脉。要是小姑子也没办法,她再找吴峥嵘的那几个朋友。叶满枝打定了主意就给岫岚打了电话,这回她实验室的电话接通了。姑嫂俩相约在研究所对面见面,然后一起去吃老北京涮肉。叶满枝跟夏竹筠打了招呼,便乘车前往化学研究所。她提早到了一刻钟,站在马路对面等小姑子。望着研究所门口中科院的牌子,叶满枝不由感慨,吴峥嵘和吴岫岚不愧是亲兄妹。老吴家这一辈唯二的两个大学生,如今的归宿都是研究所。而且很巧的是,这兄妹俩都是婚姻困难户。当初吴峥嵘26岁还没结婚,已经是家里的另类了。现在吴岫岚也26岁,也没结婚,跟她哥走了同样的路。吴家父母长辈都不在北京,想对她催婚都力不从心。叶满枝寻思着小姑子的婚事,又望向研究所的大门,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裙子的俏丽身影从里面走了出来。她正想挥手示意时,却见大门边有位个子很高的年轻男人突然迎了上去。叶满枝在心里哦吼了一声。看来她公婆不用操心闺女的婚事了,这明显是有情况呀!她站在马路对面,很识趣地没有上前打扰。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与春心萌动,风花雪月什么的不沾边。面对忽然冒出来的男人,吴岫岚脸上显见的不耐烦,与对方交谈几句就想绕过人离开。年轻男人仗着身高挡在她身前,将去路堵得死死的。吴岫岚尝试了几次都没能脱身,脸色愈加难看,拧眉与年轻人说了什么。这会儿正是下班时间,不断有熟悉的同事走出研究所大门,从纠缠的两人身边经过时总要好奇张望两眼。叶满枝原本不想插手小姑子的感情问题,可是看到这一幕时,下意识便蹙起了眉头。有什么事不能换个地方说?非得堵在单位门口,影响女同志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