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50 / 64)

人的情况发生。第三说明什么?说明咱们公安机关对户口管理还不够严格吧?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处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是对大家的挑战,但也未尝不是机遇,咱们基层同志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叶满枝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听形势报告,比上课有意思。报告结束后,她就一直寻思秦校长的讲话,想着能在劝返工作中找到什么机遇。光明街第一批返乡的人一共有42人,这批人属于在乡间有地,在城里又没工作的。街道和居委会的同志上门做了几次动员,这些人就同意返乡了。算是最容易劝动的一批人。穆主任特意借用子弟小学的操场,为这42位群众开了一个欢送回乡生产大会,现场来看欢送的居民有两百多人。欢送大会办得挺热闹,但回到街道办以后,穆主任就把叶满枝单独喊过去谈话了。“小叶,你最近是不是有点欠缺工作热情啊?第六居委会那边怎么才动员了两个人返乡?”穆兰蹙眉说,“你可不能刚去党校进修,就开始思想松懈掉链子!”“主任,动员返乡这事我们两个居委会真是尽力了。军工大院里的工人比较多,那些从农村来城里生活的老人,大多是来帮儿女处理家务带孩子的,咱总不能把人家强行劝回去吧?”眼见她眉心越蹙越深,叶满枝赶紧说:“不过,我最近倒是有个想法,咱们处理剩余劳动力工作小组,除了动员农民回乡,是不是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解决劳动力问题?”“嗯,说说吧,你有什么新想法。”“我觉得劝返工作只是节流,咱们街道还应该适当开源,为无业人员增加一些工作岗位。”叶满枝笑着说,“我不是还在分管家庭手工业的工作嘛,其实可以在手工业方面多下些功夫。”穆兰沉吟道:“咱们街道有洗衣小组,糊纸壳小组,缝纫小组,手工小组,凡是能赚钱的副业基本都操办起来了。这些小组早就满员了,一时半刻吸纳不了太多劳动力。”叶满枝将她这几天想到的主意又在心里打了一遍腹稿,建议道:“主任,市里正在大力推广蜂窝煤,但是使用普通煤炉子并不能充分发挥蜂窝煤的优势。我最近见到一种专门针对蜂窝煤的煤炉子,材料简单,生产工艺也不复杂,要不咱们趁着市里推广蜂窝煤的东风,开一个小厂生产蜂窝煤炉子吧?”

第44章 叶·富婆·满枝

叶满枝连生产都没抓过, 就更别提办工厂了。除了知道办厂能增加就业岗位,其他方面,比如企业的纳税和营收, 她几乎完全不懂。她不懂, 但穆兰懂啊!街道办的经费捉襟见肘, 她早就动过办工厂的心思了。其实,光明街上的工厂不算少, 但大多数国营工厂都是由区里投资建设的。企业利润会逐级上缴到区里和市里。街道办不但拿不到这些工厂的利润, 还得帮区里看着工厂的生产情况。整天守着好几座金山, 却看得见摸不着, 只能靠着有限的财政拨款过日子, 穆兰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主任,咱光明街的闲散劳动力还挺多的,”叶满枝小心地问, “街道为什么不多开几家工厂啊?”穆兰组织了半天语言, 只给出一句“这事说来话长”。隔壁的张勤简吹了吹茶叶沫子,接话说:“街道集体企业规模小,生产的产品大多在计划轨道之外, 没有统购,也就没有统销。组织生产不难,难的是怎么给产品寻找销路。”除非有门路, 否则计划外的产品, 很难进入商店或门市部的柜台。而这些小厂的负责人,大多是街道积极分子,阶级成分通常是贫农或工人, 让他们组织生产还行,找销路就不能指望了。叶满枝眼巴巴地问:“主任, 那这间工厂到底能不能开啊?”那些困难啊,阻碍啊,她都不关心。她只想知道工厂能开不。穆兰站在那蜂窝煤炉子前观察了一会儿,回头问:“生产一个这样的炉子,大概需要多少成本?”叶满枝说:“如果只生产简易煤炉子的话,最外面的铁皮可以用废品收购站的油漆桶,填充用的黄土随便挖不花钱,比较大的开销是内膛和支撑内膛的铁架子。”“哦,那就是没什么成本。”叶满枝懵了一瞬,油漆桶、内膛和支架都要钱,怎么就没成本啦?穆兰理所当然地说:“咱们街道有制坯小组,也有打铁小组,先从他们那里借一些内膛和铁架子,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