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片刻:"风险很大。但为了周明德...我试试。"

我们约定分头行动:他利用军方关系探查徐景明下落,我则准备与绑匪周旋。刘队长会协调警方支援,但不过早打草惊蛇。

离开陵园,我接到陈雨晴的电话:"姐!李教授来中国了,说有重要发现!"

李教授是雨晴在加拿大的导师,建筑安全专家。他突然回国,必有要事。

我们在咖啡厅见面。李教授六十多岁,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寒暄过后,他直接切入主题:

"周小姐,我查了青山项目的资料,发现一个关键人物。"

他递给我一份名单,是当年青山项目的核心团队成员。其中一个名字被红笔圈出:林正南,结构工程师,1993年"意外坠亡"。

"这个人..."

"你父亲的大学同学。"李教授严肃地说,"也是举报青山项目质量问题的第一人。"

我仔细查看资料。林正南,男,1960年生,与父亲同龄。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同时分配到建设厅。1992年一起调入青山项目,担任技术骨干。

"他1993年死了?"

"官方说法是醉酒坠楼。"李教授冷笑,"但我找到了他死前寄给同事的信,说发现了'可怕的秘密',准备公开。"

"什么秘密?"

"不清楚。但信的末尾写着:'明德也知情,小心Z。'"

又一个提到"Z"的证据!林正南和父亲是同学兼同事,都发现了问题,结果一个被杀,一个被灭口...

"林正南有家人吗?"

"有个女儿,当时才五岁。"李教授翻出一张照片,"妻子早逝,女儿被亲戚收养,后来出国了。"

照片上的小女孩扎着羊角辫,笑容天真。我突然觉得她有些眼熟,但想不起在哪见过。

"这些资料哪来的?"徐景明问。

"林正南的同事保存的。"李教授解释,"那人后来移民加拿大,临终前托付给我,说'有朝一日真相大白'。"

这个巧合令人唏嘘。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知情者或死或散,但证据终究没有湮灭。

回家路上,刘队长来电:徐景明的手机信号出现在城东工业区,但很快消失。警方秘密搜查了该区域,发现一个废弃仓库有近期使用痕迹。

"可能是临时关押点。"刘队长推测,"但人已经转移了。"

"有线索吗?"

"找到这个。"他发来一张照片地上有一枚纽扣,是我送给徐景明的衬衫上的!

这说明他确实被带到了那里。但谁转移了他?去了哪?

回到家,我翻出父亲的老照片,想找找有没有林正南的影像。在一本旧相册里,我发现了一张合影:父亲和几个同事站在实验室前,背后墙上隐约可见"青山计划A区"字样。

照片中,父亲身旁站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正微笑着说什么。那人胸前名牌写着"林正南"。而最令人震惊的是,照片最右侧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虽然只拍到侧脸,但那轮廓和气质,像极了现任某重要部门的领导!

我立刻将照片发给刘队长和李教授求证。李教授回复确认,那个侧影确实是"那位大人物",他1991-1993年曾在国防科技部门